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中国与“后发新兴民主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10:29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后发新兴民主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及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发展 后发新兴 中国特色 比较 优化


【摘要】:政治发展道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政治发展模式能够促成经济和社会良好稳步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新的结构性变化,要求政治制度体制要不断创新适应新需求,要求积极稳妥的探索未来发展道路和改革政治机制体制。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政治发展的进程,既要考虑中国的需求和发展任务,也要考虑国际环境因素。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后发新兴民主国家在政治发展道路中的经验得失,无疑对中国更具启迪意义,更值得学者深入的研究和借鉴。对于此,该文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后发新兴民主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及优化研究。第一部分阐释了选题的意义,介绍了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两种政治发展道路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回溯了两种政治发展道路的发展路程。第三部分通过两种政治道路的对比,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第四部分则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化途径进行了探析,在差异中找寻优势、发现问题,在重复中探寻规律、寻找办法。通过对比研究,不仅从中发现了很多优化的路径,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政治发展 后发新兴 中国特色 比较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3;D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8-11
  • 1.国内相关研究8-9
  • 2.国外研究现状9-11
  •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依据11-14
  • (一)政治发展及政治发展道路11-13
  • 1.政治发展11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1-13
  • 3.后发新兴民主国家的界定13
  • (二)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的理论基础13-14
  •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3
  • 2.比较政治学13-14
  • 二、两种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形成14-19
  • (一)“后发新兴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形成14-16
  • 1.非洲的政治发展进程14
  • 2.拉美本土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14-15
  • 3.东南亚地区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15-16
  • 4.中东地区——阿拉伯之春16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形成16-19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雏形17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建立与发展17-18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全面深化18-19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19-23
  • (一)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19
  • (二)既实现政治发展,,又能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了发展与秩序的兼容19-20
  • (三)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实现了活力与效率的兼顾20-21
  • (四)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协调21
  • (五)既立足于国情,走“内生性”为主路子,又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了内外兼修21-23
  • 四、在比较中坚持和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3-26
  • (一)不走“老路”、“邪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航向23
  • (二)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拓展政治发展的新空间23-24
  • (三)重视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加快民主政治发展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24
  • (四)解放思想,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24-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30
  • 致谢30-31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明伟;;网络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J];理论学刊;2002年02期

2 李昭伟;整合政治参与 建设政治文明[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3 祁林德;政治文明建设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包载;政治文明的层面[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Z2期

5 虞崇胜;;政治因文明而进步,文明因政治而生辉——政治与文明[J];理论参考;2003年07期

6 张建贤;论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兵;关于城区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几点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4年02期

8 汪闻生;;政治文明的涵义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特定内容[J];上海人大月刊;2004年05期

9 亓光;池忠军;;政治生活的目的:何种公共性与如何合理[J];学术交流;2007年09期

10 许耀桐;;政治变迁应从激进化转向渐进化——新政治观还须加强的两个方面[J];人民论坛;2012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黄丽清;;政治也可以生活化[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绍辉;黄海;;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变化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8 武立静;;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9 王建民;;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得讲政治[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10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政治学教授 桑玉成;有一种生活叫“政治生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傅达林;从代表委员座位调整看政治惯例变革[N];各界导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N];人民日报;2014年

4 本报评论员;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N];解放军报;2014年

5 本报评论员;落实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N];人民日报;2014年

6 本报评论员;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N];河南日报;2014年

7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张永刚;坚决抵制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N];河南日报;2014年

8 对话人 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主任 谢春涛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斌雄 本报记者 孟德成 王_g;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N];浙江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江琳;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来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7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斌;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D];东北大学;2008年

2 耿静;新时期河北省农民政治参与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马姝悦;中国共产党加强纯洁性建设的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郑宪卫;南京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张敦伟;革命在别处:国家政治中的抗争与妥协[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康亮;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陈妮娜;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引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其沅;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完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玲;村民自治中宁夏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盛积芳;80后一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心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7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17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