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教育:公民德行养成的根基——卢梭《爱弥儿》第四卷中的一个审思
本文关键词:同情教育:公民德行养成的根基——卢梭《爱弥儿》第四卷中的一个审思
更多相关文章: 同情 德行 《爱弥儿》 道德工具主义 自爱之心
【摘要】:同情是公民德行养成的自然之根,是对自由竞争社会中公民德行之理性主义的纠偏。后者使个人将德行作为一种工具,隶属于实现自我生存与舒适生活之目的,实为一种私己之本质。同情则使个人将他人真正纳入自我关怀之视域,限制了社会中个人对自我权利的粗暴性诉求,让苦难、不足和幸福的脆弱性成为公平正义关注的对象。同情保护了个人的自爱之心,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情感。通过运用它,个人可以达到对人类自身的理解。同情并非公民德行本身,但通过提升和培育却可以形成公民德行。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卢梭对同情机制及其教育实践的复杂性认识,以及一种美好教育所需的实践智慧。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同情 德行 《爱弥儿》 道德工具主义 自爱之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青年教师自我认同的形成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IA130077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公民德行之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的重要性无需赘言,然“知德不行”、“行恶有利”的现实处境却常常有损于公民德行的养成。单纯的宣传、号召,以及理性主义的教育似乎又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公民德行,相反却会生出一种嫌恶之感、道德功利主义或工具主义的观念。在此种现实窘境之上的修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嵩誉;;论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完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刘巧红;;代议制理论的批判与公民权利的完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佟吉清;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J];河北法学;2002年05期
4 郭富青;;论法权形态异化的本质及其法律矫治[J];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5 周雄文;;人权观念的彰显和理性回归——对罪刑法定主义历史嬗变的归结[J];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6 赵迅;;社会契约视域下的国家责任[J];河北法学;2008年03期
7 金波;;法律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河北法学;2008年10期
8 刘剑文;;私人财产权的双重保障——兼论税法与私法的承接与调整[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9 路艳娥;;健康权的法理学思考[J];河北法学;2009年03期
10 谢佑平;宋远升;;检察监督与政府权力[J];河北法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清;;政府责任契约制及其演进路径——基于内蒙古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3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陈春萍;叶幸男;;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文明建设[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冯兴元;;中国的“奇迹”:成因、问题与展望[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6 吴飞;;新闻媒体应该享有这样的特权吗?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剖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侯晓飞;金融产品的可专利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毛晚春;论中国政府职能结构的量化转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石成松;论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姜斐斐;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秋实;;论《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J];学理论;2011年34期
2 任长虹;;爱情需要“间谍”吗[J];生活与健康;2006年09期
3 孙凤娟;从《爱弥儿》看卢梭的女子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吉传仁;;他与后妻……[J];父母必读;1984年11期
5 康子兴;;立法者与公民的复调 一位社会学家眼中的卢梭[J];社会;2014年04期
6 李西丰;;卢梭自然主义德育思想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章牧;卢梭人权学说论要[J];学海;1994年05期
8 彭姗姗;;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J];东方论坛;2010年01期
9 滕大春;卢梭的天性哲学和它的历史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甘鹏;谢能重;;《爱弥儿》与素质教育[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徐红颖;张红梅;;评析《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3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李贤智;杨汉麟;;浅析卢梭《爱弥儿》中的教师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吴宗泉;;卢梭的教师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许秀媛;不妨读读《爱弥儿》[N];江苏教育报;2014年
2 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成尚荣;教材,不该把深沉的东西过滤掉[N];中国教师报;2014年
3 常生龙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让孩子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N];中国教师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琼;卢梭《爱弥儿》教师角色观[D];中南大学;2009年
2 孟珍珍;卢梭学前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19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1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