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特和奈格里的多众概念
本文关键词:论哈特和奈格里的多众概念
【摘要】:《Multitude》一书是由哈特和奈格里合著的《帝国》系列三部曲1中的第二部。作者从经济的、政治的和本体论的视角去构建了一个作为革命主体的多众形象。并且在后现代的背景下,将多众的概念与传统的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的概念区别开来。哈特和奈格里不仅从肉体和身体的关系中分析了多众所必需的可能性条件,而且指出了多众的目标乃是对于真正民主之诉求。多众概念的意义在于揭示它的革命和反抗力量,它既身处于帝国之内,又同时反抗着帝国。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哈特和奈格里意义上的多众(multitude以下译为“多众”),指的是帝国背景下的革命主体,是集多样性和差异性为一身的概念。其意义在于阐释传统的产业工人阶级的概念已经从我们当代经验到的视线中消失,但它作为一种革命的主体并未消亡。也就是说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特殊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行福;王金林;赵伟;;劳动、政治与民主——访安东尼奥·奈格里教授[J];哲学动态;2009年07期
2 宋晓杰;;共产主义:革命主体性话语与替代性政治想象——奈格里对共产主义思想的重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3 丁瑞兆;;“外界”:资本搏杀之域——哈特和奈格里的“外界”理论浅析[J];哲学研究;2012年09期
4 彭利平,颜海平;“帝国时代”——哈特与奈格里对《帝国》的后续阐释[J];国际观察;2004年04期
5 宋晓杰;;内在性平面与创构性力量的革命政治学——安东尼奥·奈格里政治本体论的逻辑脉络[J];社会科学家;2013年02期
6 宋晓杰;;反思和重塑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三重路径——以奈格里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宋晓杰;;诸众政治的逻辑脉络——以安东尼奥·奈格里为中心线索[J];江海学刊;2013年02期
8 唐正东;;出离:生命政治生产中的抵抗形式——对哈特和奈格里的阶级斗争观的一种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9 屈婷;;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和民主斗争路径——艾伦·伍德与哈特、奈格里之争[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5期
10 钱疏影;;马克思与斯宾诺莎的综合——奈格里的主体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学农;;对《帝国》的批判性分析——评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南星;迈克·哈特与安东尼奥·奈格里的社会主义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2 吴海燕;从客观主义范式到革命主体性话语[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2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4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