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抗争政治中的国家视角: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12-26 09:37

  本文关键词:抗争政治中的国家视角:回顾与展望 出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争政治 国家 国家视角 国家能力


【摘要】:抗争政治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准制度化互动过程。以抗争者为中心的理论范式忽略了国家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主体地位。"将国家带回来"已成为学术界关于抗争政治研究发展的共识。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视角涵盖了国家政体比较、政府应对策略归纳以及国家代理人角色分析等多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拓展国家视角的研究维度,国家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变量。国家自身的财政能力、强制能力和组织能力直接关系着其对抗争者诉求的权衡、抗争行动的掌控以及"官民"互动的成效,并由此形成了国家应对抗争政治的内在行为逻辑。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抗争行动是任何政治制度都无法避免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中的暴力革命、社会运动、宗教冲突、族群纷争、示威抗议、跨国界运动等抗争行为早已成为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内的重要课题。虽然各个学科从不同视角提出诸多理论思考,但抗争行动的研究却呈现出碎片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樊鹏;汪卫华;王绍光;;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轨迹与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5期

2 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2期

3 黄冬娅;;国家如何塑造抗争政治——关于社会抗争中国家角色的研究评述[J];社会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5 肖唐镖;;当代中国的“维稳政治”:沿革与特点——以抗争政治中的政府回应为视角[J];学海;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明;;市场转型与底层行动的“去政治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陈先兵;;维权话语与抗争逻辑——中国农村群体性抗争事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燕舞;;结构规约型动员——农民集体行动动员机制的一个解释框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4 程凯;;乡村工业污染与集体行动分析——基于Y村的经验支持[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甘满堂;张孝廷;;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对东南沿海农村抗争性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彭正德;;民生政治:一种农民政治认同机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7 刘刚;;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述评[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8期

8 于建嵘;;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9 常倩;;赢利型上访、赢利型经纪与基层社会参与[J];东南学术;2012年03期

10 刘云生;李晓伟;;农民土地维权行动方式考察及法律对策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梦丽;;群体突发事件的初期阻断的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徐昕;田璐;;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陈孝连;;农民集体上访中的共意动员——对M村农民集体上访个案的观察[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路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9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密珍;曹月凤;;乡村征地场域中农民利益诉求与结果博弈——基于对T县S镇征地上访的案例分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宇文;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陈水生;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D];复旦大学;2011年

7 司开玲;知识与权力:农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陈巧玲;农村改革中农民推动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晓ng;乡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孙莉莉;行动者及其行动能力[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尹平方;信访视阈下的县域治理[D];南昌大学;2010年

3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杨云革;上访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及其反思[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牛锐;我国生态治理中自愿性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杨峥嵘;转型期我国农民群体性事件防范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旭;体制洞背景下的信访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箫;集体行动缘何失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树青;征地拆迁背后:政府与农民行动逻辑的分析及其协调[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邬金刚;对农民工维权抗争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卫平;陈家喜;;城市运动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基于N区业主维权案例的分析[J];东南学术;2008年06期

2 吕明;;刚性维权与动态维稳——“权利本位说”在维稳时代所遭遇的挑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4 杨书房;王军洋;;压力维稳的官博解构及其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5 康均心;周亮;;从“综治”到“法治”:犯罪控制的科学之路——写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之际[J];法治研究;2011年08期

6 王虹铈;建国初期人民公安机构的建立与构成[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8 汪庆华;;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9 中共金华市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郭文锦;;维稳工作由高压态势转向常态管理的路径探索[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杨兴培;;“黑监狱”事件折射地方“维稳观念”的偏差[J];法学;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1336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336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