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产主义的理念
本文关键词:关于共产主义的理念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共产主义理念 政治 历史 事件 意识 真理 真理过程
【摘要】:文章从理论上阐发了关于共产主义的理念,认为"共产主义的理念"要发生作用必须有三个基本的因素——政治的、历史的和主体的,并把这些因素抽象地总体化为:真理的过程、历史的归属和个人的主观化。"理念"是对真理过程与历史再现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观化。理念是在真实与象征之间进行调解的运作。共产主义理念的意识形态运作,是把政治的真实性以想象的方式投射到象征性的历史构建之中。理念的作用就是要支持个人融入真理过程的训练,使个人有权以他自己的眼光超越残存的国家主义限制,从而变成真理的组成部分。通过把知识构成与真理片段结合起来,可以在个人的意识里复活共产主义的理念,从而可以开创这种理念存在的第三个新纪元。
[Abstract]:The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idea of communism from theory, that "the idea of communism" to work must have three basic factors: politics, history and subject, and put these factors into the abstract general: the truth of history, ownership and personal subjective idea. ""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uth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The subjective philosophy is to mediate between the real and symbolic operation. Operation of ideology idea of communism, is the reality of politics to imagine the way onto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symbolic. The concept of role is to support the individual into the truth process training, make the person has the right to go beyond the remnants of the nationalism limit in his own eyes, and become part of the truth.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he truth in a fragment of human consciousness The resurrection of communism is the third new era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idea.
【作者单位】: 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今天我想说明一种概念如何发生作用,我把它称作“共产主义理念”(the Idea of Communism),由于多种原因,我希望具有说服力。毫无疑问,这种建构最复杂的部分也是最一般的部分,它包括对理念是什么的解释,而不仅仅是对政治的真理的尊重(就此而言,理念是柏拉图那种“理想”的现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洪淼;话语中的主观化和客观化[J];法国研究;1998年01期
2 刘祥友;;“还”的虚化因素及机制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文武;;勇于“服输”[J];中国老区建设;2003年12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逯建;;论经济学的主观化及其历史意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章望婧;;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你说”的主观化及相关问题[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石必胜;;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障碍及对策[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碧;“去意义化”的意义[N];中国摄影报;2012年
2 王冬斌;与人分享不如自己消化[N];中国摄影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岚;李清照诗词英译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曦;英汉条件句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小晋;英语否定转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钱盼;“不仅是P,,而是Q”句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章莉;现代汉语“NP_1尽是NP_2”句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梦琼;主观化与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D];湖南大学;2016年
7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1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42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