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古典公民教育透析——一个目的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22 23:08

  本文关键词: 目的论 德性 好人 公民教育 出处:《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论是古典政治哲人解释人事的基本原理,也是古典公民教育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目的论看来,人有其内在的目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属于城邦的公民;公民内在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公民教育。在古典目的论的谱系中,苏格拉底是奠基者,他最早提出了目的论,将公民视为向善的存在,并由此规定了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公民德性,使公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柏拉图是古典目的论的发展者,他明确提出了"善的理念",并认为它是理想公民的真正之爱,理想的公民教育在于引导公民转离幽暗洞穴,朝向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典目的论的最好阐释者,公民所爱欲的善不再是形而上的,而是实践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培育良好的习惯,促进公民善的实践的实现。
[Abstract]:Skopos theory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ers to explain personnel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istence of classical civic education. Man is not an abstract being, but a citizen belonging to a city-state; In the pedigree of classical teleology, Socrates was the founder. He first put forward teleology, which regarded citizens as the existence of goo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civic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civic virtue and make citizens live a happy life. Plato is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teleology, he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good".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true love of ideal citizens, and the ideal civic education lies in guiding citizens to turn away from dark caves and toward the idea of good. Aristotle is the best interpreter of classical teleology. Citizens' desire for goodness is not metaphysical, but practical. The mission of civic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good practice by cultivating good habit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BEA100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032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资格以及与之相关的公民教育问题逐渐得到了政治思想界的高度重视,被视为是取得成果最丰富的论域之一,而在1978年,“还有人自信地声称‘公民资格的概念在政治思想家那里已经过时’”。[1]究其原因,一是出于调和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对立的理论需要,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6 马俊峰;;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7 李娉;;列奥·施特劳斯对韦伯事实与价值分野方法论的批判[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谷雪梅;;论新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高全喜;;论宪法政治——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刘明艳;;马克思问题意识与个人真正自由追寻场域的转变——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冰;拆迁主导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静雅;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燕霞;曾经的女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宜海;;谈学校公民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2 钟岚;试析公共艺术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4期

3 杨冬;公民教育刍议[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丛一;;公民教育,我们的课从哪里补起[J];中国质量;2006年03期

5 吴琼;;关于开展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J];理论界;2006年05期

6 余兴龙;;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J];理论学刊;2006年07期

7 张宜海;;现阶段香港公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8 完颜华;;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理论、实践经验与前瞻——“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点综述[J];伦理学研究;2006年05期

9 周秀红;;中外公民教育比较[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高峰;;当前我国推行公民教育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2 单文经;;澳门公民教育简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撷影(2006年6月·香港)[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雄;;公民教育:新的起点与探索——2005年中国内地公民教育现状概述[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蓝维;;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素分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谢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是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周敦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教育[N];湖北日报;2008年

3 李瑞兰;应该大力倡行公民教育[N];天津教育报;2011年

4 杨云香;公民教育要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N];人民日报;2012年

5 大学教师 齐问;严管须运行于公民教育的环境中[N];东莞日报;2012年

6 实习生 谢仪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世界公民教育不是一门课[N];中国教育报;2013年

7 易到用车创始人 周航;公民教育与企业责任(上)[N];经济观察报;2013年

8 刘艳侠;学校公民教育意在锻造现实人格[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王晓真 编译;美国公民教育严重不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文宁;公民教育:现代社会的新德育[N];工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明玉;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敖洁;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燕;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演进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宏倩;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利运;英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永梅;全球化视域下的公民教育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杨倩;美国公民教育理论(2000-2010)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文静;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第二次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波;西方公民教育成型因素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鸿莹;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特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晓艳;我国公民教育内容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何久香;我国学校实施公民教育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5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455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