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超越韦伯主义国家观——从亨廷顿到米格代尔

发布时间:2018-01-23 01:26

  本文关键词: 韦伯式国家观 亨廷顿 米格代尔 强社会—弱国家 国家能力 出处:《教学与研究》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官僚制、强国家、合法性为基石的韦伯主义国家观是政治学经典的国家理论。然而,国内外学者都有将经验性国家理论哲学化的倾向,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韦伯主义国家观不过是基于欧洲绝对主义国家史的"地方经验性知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的佼佼者亨廷顿基于后发国家发展的现实,以"普力夺社会"的视角对韦伯式"理想类型"的国家观提出质疑;进一步的,米格代尔的国家理论将重心放在后殖民国家的社会结构上,提出"社会中的国家"的研究路径。这些研究都是对基于欧洲早发经验的韦伯式国家观的大大拓展和完善,是后发国家历史和实践对于政治学理论的补充。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bureaucratic system , strong country and legitimacy as the cornerstone , Weber ' s country view is the classical country theory of political science . However ,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the tendency to philosophy of empirical state , but ignore the fact that Weber ' s country view 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European absolutism country ' s history ,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path of " country in society " .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基金】:笔者主持的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以国家治理为范式的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16CZZ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很多看上去属于政治哲学层面的概念,比如政体,其实是经验性概念:亚里士多德就是在比较研究158个城邦国家的基础上而提出其政体类型的。但是,政体研究在中国却更多的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与政体理论相比较,国家理论更是一个经验层面的概念,但是在中国学术界,也有将国家理论政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文;;关于19世纪90年代国家观变化之研究[J];求是学刊;2002年01期

2 陈炳辉;国家与利益——现代西方的四种国家观[J];东南学术;2005年03期

3 孙兰欣;刘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国家观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陈思涵;董敬畏;;马克思国家观的再探讨[J];新学术;2009年01期

5 霍建国;;积极国家观的历史叙事与价值解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3期

6 张严;;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中的“实然国家”与“应然国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7 马润青;走向科学的国家观[J];哲学动态;1994年11期

8 张绪刚;中国人传统的国家观[J];通化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9 王俊拴;古代中国的整体国家观及其价值分析[J];政治学研究;1998年02期

10 刘军;;马克思国家观的三大理论创新[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光博;;第十七讲 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昱伟;资本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国家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尚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卜晓东;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南丽军;论马克思的国家观[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王涛;黑格尔的国家观[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万军;恩格斯晚年的现代契约国家思想及其价值[D];江南大学;2014年

7 乔晋燕;梁启超国家思想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庐峰;哈耶克的国家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郭萌萌;新自由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国家观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由长龙;论霍布斯的国家观[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6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456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