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人的解放与边界意识

发布时间:2018-02-22 08:13

  本文关键词: 人的解放 边界意识 公域与私域 出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实现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承担的神圣使命。然而,解放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解放是解放的第一步,也是人的解放的基础。当代政治范式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性转变,为人的全面解放提供了现实条件。当代中国由于历时性向共时性的转变,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道德使命过程中,执政党与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边界意识,即必须恪守权力行为的边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
[Abstract]: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liberation is the sacred miss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its political parties. However, liberation itself has rich connotations. Political liberation is the first step of liberation.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liberation.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aradigm from liberating politics to life politics provides realistic conditions for the full emancipation of human beings.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moral mission of human liberation,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must have a clear sense of boundary, that is, they must abide by the boundary of power behavior and separate the public sphere from the private fiel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Z061)
【分类号】:D0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锐峰;;马克思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的超越[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李钢;;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陈明;;论市民社会的政治超越——论马克思社会解放的一个思想[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卢红彬;市民社会的辩证法: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政治意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刘翠玉;;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探析[J];前沿;2009年05期

6 李海星;;马克思人权思想的理论生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1期

7 王小岩;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J];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罗伯中;刘放桐;;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三题辨正[J];探索;2006年02期

9 郗戈;;现代性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分裂与整合[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王兆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对立——潘恩《常识》中的市民社会思想解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3 汪行福;;为什么是共产主义?——激进左派政治话语的新发明[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山小琪;张周志;;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当代启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友军;;实践本体论基础的设定与文化批判转向——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汪行福;;《帝国》:后现代革命的宏大叙事[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7 沈荣华;钟伟军;;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罗文东;;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的飞跃[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俊汉;;从治理的观念谈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构之关联[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张劲松;;论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其消解[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旭明 杨威;“市民社会”与反腐败[N];检察日报;2003年

2 王新生;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N];光明日报;2000年

3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伍俊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N];学习时报;2006年

5 井敏;新公共服务理论[N];学习时报;2003年

6 杨光斌;充分认识“政治”在转型社会中的重要性[N];学习时报;2011年

7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金耀基 计海庆 整理;全球NGO浮出水面[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蔡武;关于“第三条道路”(上)[N];学习时报;2000年

9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N];学习时报;2002年

10 博士系德国图宾根全球伦理基金会秘书长 Stephan Schlensog 斯蒂芬·施伦索格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译校;作为文明对话基础的“全球伦理”[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2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曹典顺;自由的尘世根基[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建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正君;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性之思[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2 齐盈盈;浅析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张雪;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柯联辉;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D];东南大学;2005年

5 陈红桂;从公共领域到商议民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辉;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两条路线[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颖;解读市民社会的概念[D];江南大学;2008年

8 尚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陆春香;论官僚制改革及其趋向[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张曦宁;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启示[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3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23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