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国家概念的遗产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国家概念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历史情势下的国家概念的解释,要比从工具主义和表现主义角度来说明国家概念更好,也更正确。在思想史中认出马克思的遗产,力图将马克思国家概念从西方传统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清理出来,确认马克思国家概念所具有的面貌与内涵。既是发现自己与历史的关系,更是阻挡那种毫无原则的自我消解,以求"个人性"的统治关系转化成"联合起来的个人"之依赖关系。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tate based on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is better and more correct than that of explaining the concept of st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rumentalism and expressionism. This paper tries to clean up the concept of Marx's state from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the tradition of Marxism, to confirm the appearance and connotation of Marx's concept of state, which is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mself and history. It also prevents the unprincipled self-dissolving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 "individual" rule into the "United individual" dependen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A811.6;D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毅龙;马克思的思想遗产和邓小平理论——纪念马克思诞辰180周年[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2 伍铁平;;马克思提出过“各尽所能”吗?[J];学习与探索;1979年05期
3 刘梦溪;;马克思的异化思想[J];学习与探索;1980年02期
4 何新;马克思的异化及人道主义思想探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人文杂志;1981年03期
5 马积华;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时间商榷[J];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6 张勤德;;怎样认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7 黄复真;《资本论》是怎样创作出来的?[J];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8 黎克明 ,徐超眉;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唯物史观的萌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9 徐鸿修;农村公社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村公社论述的历史考察[J];文史哲;1982年04期
10 王长里;《神圣家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4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张玉琛;;浅论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吕国辉;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小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7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马蓥伯;;第一讲 为什么要认真读点马列原著?[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9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年[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树光;周青鹏;;论马克思的自然科学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2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3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高放;马克思不是这个意思[N];北京日报;2003年
5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6 《科技导报》副主编 蔡德诚;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华东师大哲学系 潘德荣;谁在制造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杨金海;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N];学习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华;“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4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6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8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9 顾习龙;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3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白春阳;马克思脑体差别思想的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03年
5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6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8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义桂;马克思理论观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4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6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