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的复归——后行为主义的比较政治研究
本文选题:应用性 切入点:比较政治研究 出处:《教学与研究》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发现有用和适用的知识,即应用性,是包括比较政治学在内的绝大多数社会科学所追求的目标和所遵循的原则要求之一。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比较政治研究从一开始就注重应用性的追求和维护,从而具有明显的应用性传统。然而,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在行为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比较政治研究呈现出范式化研究特征,致使应用性缺失。正因为应用性缺失,行为主义的范式化比较政治研究刚兴起不久便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问题式为特征的后行为主义比较政治研究。这种问题式的比较政治研究,意味着比较政治研究的应用性传统的复归。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性是比较政治研究繁荣昌盛的根本。
[Abstract]:The discovery of useful and applicable knowledge, that is,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goals and principled requirements pursued by the vast majority of social sciences, including comparative politics, as a branch of political science, From the beginning,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pursuit and maintenance of application, which has a clear tradition of application. However, in 20th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ist revolution,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adigm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pplication, the behaviorist paradigm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was just beginning to rise, and in 1970s it began to rapidly decline. This kind of comparative political research means the return of the applied tradition of comparative political research. Application is the root of the prosperity of comparative polit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0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剩勇;李力东;;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比较政治学发展述评[J];政治学研究;2008年06期
2 李冉;;论政党文化研究的两个范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吴月;;《公共事业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初探[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汪业周;韩庆祥;;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政治哲学研究范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5 袁同成;;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的范式变迁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喻中;;从“法律-制度范式”到“行为-过程范式”——试论权力制约理论研究中的范式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7 刘欣;李永洪;;新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比较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李永洪;毛玉楠;;理解制度:对政治学中制度研究范式的再思考——兼论新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差异[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3期
9 林昊;;浅析政治学与政治社会学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10 朱旭东;;论公安学研究范式的创新[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国华;;权利本位能够代替阶级分析吗[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2 周淑真;;“政党政治学”的研究架构与时代意义[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林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主神话的幻灭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宗礼;谈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向[N];光明日报;2004年
3 田玉海;《公共行政学》:为“公”行“政”[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潇潇;中国公共管理在反思中前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范子墨;新制度主义:西方政治学新发展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陈振明;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下一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任军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中国政治学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冯丽;斯密论正义和仁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张春博;基于文献计量的公共行政研究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吴建萍;正义的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山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群梅;公共选择理论的政治观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6 王宇环;从个人同意到公共理由[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恬;试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4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6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