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荪与张君劢个人权利观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张东荪 切入点:张君劢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20世纪上半叶绝大多数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一样,张东荪与张君劢经历了先浸淫于儒学、又沐浴欧风美雨、后持自由之思描绘救国蓝图的学术发展历程。在谋求独立富强的语境下,张东荪与张君劢以个人权利为核心,通过平衡个人权利与公权力之间的关系,建构了各自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张东荪由"知识即价值"出发,在现存社会关系里探索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张君劢坚持"法律至上",于宪政框架内谋划人本的内涵及获得。张东荪选择公权力和文化上的自由主义共筑人本大厦,张君劢把现实的人交给了民国法统。逻辑起点和结论上的差异,导致二人由亲密无间的朋友变成分属敌对阵营的陌路人。虽然张东荪与张君劢关于"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谁以人为本"的讨论已成为过去,但是他们留给后人一个深刻的问题,谋求国家强盛的终极关怀是单纯的公权力日益壮大还是人的全面发展。
[Abstract]:Like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liberal intellectuals in 20th century, Zhang Dongsun and Zhang Junmai experienced first immersion in Confucianism, and then bathed in the European wind and rain. In the context of seeking independence and prosperity, Zhang Dongsun and Zhang Junmai take individual rights as the core and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rights and public power. Zhang Dongsun explores the essence and re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in the existing social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is value". Zhang Junmai insisted on the supremacy of law and planned the connotation and acquisition of humanis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nstitutionalism. Zhang Dongsun chose public power and cultural liberalism to build a people-oriented edifice. Zhang Junmai handed over the realistic people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s legal unifi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s and the conclusions led the two people to change from close friends to strangers belonging to hostile camps. Although Zhang Dongsun and Zhang Junmai talked about "who is the foundation," The discussion of "who should take the people as the basis" has become a thing of the past, but they have left behind a profound problem. The ultimate concern for the prosperity of our country is whether the simple public power is growing day by day 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分类号】: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岑红;;清末民初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陈芳;;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5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汪效驷;试论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兴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钱广华;现代经验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苏全有;;辛亥革命促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了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林红,刘明辉;浅析闲暇体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侯希莲;;宗教改革运动对思想的解放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廖久明;;横站:青年郭沫若——以《论中德文化书》为例[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李欣;;另类的科学修辞: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李欣;;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5 陈剑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郎群秀;;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岳谦厚;张玮;;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8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杨琥;;严复与章士钊关于“民约论”的论争[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3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龚文玉;胡适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朱U,
本文编号:1579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7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