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19世纪中后期西欧民族国家的建构与第二国际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8-03-07 09:30

  本文选题:西欧 切入点:民族国家建构 出处:《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第二国际之前的理论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超越民族国家的阶级性特征,并预言随着阶级剥削与压迫的加重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增强,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历史性的"阶级大决战"。19世纪中后期,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西欧主要的民族和国家分别进行了以民族国家的统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扩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国家的建构。西欧民族国家的建构,对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以及当时的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为第二国际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Abstract]: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before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Marx and Engels expounded the cla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bourgeoisie beyond the nation-state by analyzing the basic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It was also predicted that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class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consciousness, there would inevitably be a historic "class decisive battle" between the two opposing classe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 in order to clear up the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To ease the sharp class contradictions and to safeguard the rule of the bourgeoisie, the major nationalities and countries of Western Europe have carried out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nation-state resp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state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s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state in Western Euro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opposing classes, The way the proletariat fought and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that tim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and thu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 bankruptcy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14;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延明;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5期

2 陈玉屏;;关于阶级、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颖慧;秦潇;;政府网络舆论危机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钟芸;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据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周翠娇;;陈独秀早期民族国家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许二斌;全球化及其对民族国家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臧峰宇;;论西方政治哲学的思辨传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商爱玲,周振超;政治符号:民本思想的功能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谢庆奎;论政府发展的涵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周旺生;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春福;;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理顺权利和权力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张建华;;比较史学视野下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6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7 林占发;许艳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五种情形”实效性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李斌;;农民市民化与电大教育空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石磊;;论培育公民社会对转变执政理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10 童海芳;;国家主权与宪政价值之研究——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葛纾月;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昌儒;试论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民;论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J];史学月刊;2002年02期

2 刘鸿武;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国家统一构建进程[J];西亚非洲;2002年02期

3 黄晓武;民族国家与全球化[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2期

4 刘曙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困境及未来趋势[J];前沿;2003年08期

5 艾·M.伍德,王宏伟;新帝国主义与民族国家[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1期

6 李景铭;民族国家的类型划分[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7 万光侠;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国家问题研究的力作[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贾海涛;视审西方“民族国家”理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万光侠;;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矛盾张力中寻求哲学的理论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评介[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景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民族国家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评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生;;试论20世纪亚洲民族国家建设中的群众与暴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2 李鸿宾;;传统与近代的对接——从地域和民族角度论述中国传统王朝的近代境域[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岳蓉;;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建构问题综述[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贺金瑞;;百年共和的经验和启示:少数民族和民族宗教对现代中国的贡献和潜力研究——2012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5 谢文庆;;殖民体制之后的东南亚:民族国家及其不同政见者(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马戎;;现代国家观念的出现和国家形态的演进[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7 韩琦;;为什么独立后的西属美洲没有建成统一的联邦国家?[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杨纪武;;一个毫无国家民族情感者的妄言——评茅于轼《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10 刘拥华;;游离的全球化与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明浩;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大获全胜”[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李明浩;民族与民族国家的两大困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许章润;民族国家体系的生命力[N];法制日报;2009年

4 明浩;民族国家——“现代性”下的魔鬼“园丁”[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牛锐 整理;民族国家建构应优先于民主制度完善[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安东尼·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李明浩;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李云龙;关注:21世纪民族国家的命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9 卢露;区隔化制度的失败和民族国家的胜利(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杨晓萍;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认同的危机[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颜震;美国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1776-1867)[D];吉林大学;2013年

3 阿嘎佐诗;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辉;苏丹内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宋荣超;20世纪初政论报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期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覃焕;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文艺复兴[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宋羽雅;试析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中的悖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4 曲海洋;少数民族与中国民族国家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陈元;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重塑[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6 承凤凤;中国共产党与现代新型民族国家构建研究(1921-1949)[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7 雷艳;从“民族国家”到“公民国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熊明清;想象长白山: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东北区域政治文化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卓旭春;论全球化时代的非政府组织[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莹;民族国家形成与英国宗教改革关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7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7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