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从强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看撒切尔夫人、里根的反共本质

发布时间:2018-03-13 10:33

  本文选题:撒切尔夫人 切入点:里根 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撒切尔夫人、里根是冷战时期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新自由主义的忠实信徒。他们极力推行新自由主义,仇视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瓦解和颠覆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起到了极大作用。通过剖析他们强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厘清"非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错误思想,进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Abstract]:Mrs. Thatcher, Reagan w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ld War anti-Communist and anti-socialist, and a staunch believer in neoliberalism. They pushed for neoliberalism, hated communist ideas and socialist countries. He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isintegrating and subverting the Soviet Union and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 in Eastern Europe. By analyzing their efforts to push forward neoliberalism and oppose communism and socialism, We can clarify the wrong ideas such as "non-ideology", "de-ideology", "ideological pluralism" and so on, and then firmly establish the ideal and belief of communism and take the socialist road unswervingly.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田九霞;;论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及其实质[J];江淮论坛;2012年05期

2 俞良早;;马克思对俄国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可能性的评估——研读《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3 张树华;;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训[J];红旗文稿;2012年20期

4 李艳艳;;欧美西方文明中心思想的历史嬗变与评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徐仲伟;代金平;;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颠覆与苏联解体[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2期

6 张合营;;妥善应对微博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J];中州学刊;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黄谋琛;;社会规则的外延和类型[J];兵团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3 曹晓飞;张忠江;;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聂海杰;;马克思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变革及其多维内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董伟武;;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论全球性生态正义的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刘国光;;关于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7 刘希良;侯旭平;;论哲学内涵的维度及其教学方法[J];创新;2014年02期

8 刘圣兰;陶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学模式的现实启示——基于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2期

9 詹宏伟;;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和解——兼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一条独特途径[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1期

10 陈立新;卢艺;;当代生存问题的可能解答与合理解答[J];东岳论丛;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4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8 王川飞;;马克思主义谱系中资本批判理论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晨晔;宋扬;;现代社会视域下坚持群众路线问题的思考[A];“改革与创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茆素琼;合法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林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闫世东;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虚无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齐敏;马克思封建制思想的理论视野[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胡莹;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严春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王有红;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陈正芬;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严霄云;符应理论视角:职业教育与中国新产业工人的生产[D];上海大学;2013年

10 吴瑞敏;财富与时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黎政;南疆地区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年

3 古源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指导下的新疆人才发展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年

4 李瑞华;论网络时代的我国地方政府诚信建设[D];湘潭大学;2013年

5 隋苗苗;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周婧;社会主义人才市场条件下非公企业有效获取人才资源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杨济与;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李俊平;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为浩;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思想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马雪琳;恩格斯宗教世俗化思想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东;;论思维方式对冷战后中美对外战略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9年06期

2 石俊杰;;美国文化价值观对美国外交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3 门洪华;美国外交中的文化价值观因素[J];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05期

4 张明军;对“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辨疑[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5 米·伊·科京;李俊升;;俄罗斯学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钟实;;英国前首相撒切尔谈苏联瓦解[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李建华;张永义;;价值观外交与国际政治伦理冲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立新;试论美国外交史上的对外干预——兼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对美国对外干预的影响[J];美国研究;2005年02期

9 ;(美)弗朗西斯·福山:美国民主没什么可教给中国的[J];求是;2011年04期

10 孙功;;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J];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臧文茜;[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伟;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三篇短论[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11期

2 刘元琪;社会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12期

3 李其庆,庄俊举,季正矩;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6期

4 威廉·K.塔布 ,吕增奎;新自由主义之后还是新自由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6期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6期

6 孙祥,林雪馥;“自由”的艰难定位——试析新自由主义内部在“自由”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分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罗文东;新自由主义剖析:实质和影响[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李强,庄俊举;历史地、全面地研究新自由主义(一)——专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9 吴易风;略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10 李强 ,庄俊举;历史地、全面地研究新自由主义(二)——专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菁;洪灏;;新自由主义的由来、本质特征及其影响[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陈惠雄;;主义与问题:新自由主义辨析——兼论“主体-社会”互构的人本经济哲学理论向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朱奎;王丽娟;;新自由主义之后:后新自由主义,还是后资本主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4 白雪秋;;从理论缺陷到实践灾害:新自由主义难逃失灵宿命[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炳炎;;国际金融危机后再认识新自由主义[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6 郭志琦;;绝不容许曲解邓小平的理论——评中国新自由主义学者们的一个惯用伎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吴易风;;和青年朋友谈谈新自由主义问题[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8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代敬;;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李传桐;;新自由主义与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晓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新自由主义[N];邯郸日报;2014年

2 赵汇 齐林泉;新自由主义帮了谁害了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记者 冉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借鉴“新自由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组长:何秉孟 副组长:戎殿新 刘迎秋 李千 成员:江时学 裴小革 阎小兵 顾俊礼 苏振兴 田春生;新自由主义及其本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记者 天鸣;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科学评析新自由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记者 李瑞英;警惕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4年

7 吴易风;新自由主义及其后果[N];河南日报;2004年

8 [美]埃莱娜·格拉贝尔 许云;新自由主义的歧路[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王宏伟/编写;新自由主义吞噬西方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李其庆;新自由主义批判掀起热浪[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卓;新自由主义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2 王熙;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孟亚凡;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哈耶克自由观审视[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玲;新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D];新疆大学;2008年

2 刘琼;新自由主义对中国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姚毅;应对新自由主义威胁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策略[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秋霞;新自由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曾召国;剖析新自由主义:理论、政策实践及其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6 撖其籍;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贫困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张玮;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海成;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影响及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世衡;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段军;试析美国新自由主义[D];新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6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06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