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及其现代政治价值导向

发布时间:2018-03-16 23:14

  本文选题:哈贝马斯 切入点:交往行动理论 出处:《求索》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应用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学,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也相当突出且成果显著,表现为协商民主政治的构想。作为与中国颇为有缘的西方学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在政治领域的理论产品,对于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来说,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则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的导向的介入与设计。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出发,集中探讨其政治价值导向问题,并结合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政治传统的异同,探析这一理论对中国政治价值构建的启示。
[Abstract]: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is applied not only in sociology and culture, but also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theoretical product of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in the political field, for China, which is in the stage of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Its profou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intervention and design of the 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Habermas'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focuses on its 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society and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tradi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nlightenment of this the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分类号】:B089.1;D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玉胜;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中的一般与个别[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唐魁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网络交流的意义[J];学术交流;2003年04期

3 邹兴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概念述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曹克亮;;论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关于交往行动理论的异同[J];传承;2008年22期

5 张汝伦;;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批判[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认识论”疏解[J];哲学研究;2009年06期

7 于慧;;重建交往理性 实现社会合理化——浅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8 李和佳;高兆明;;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演进:从福柯、哈贝马斯到霍耐特[J];哲学研究;2008年05期

9 李佃来;;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2年00期

10 陈红娥;;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实现途径[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永军;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综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开会;;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晓蓓;刘开会;;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谈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马丁·贝克·马图斯蒂克;陈旭东;汪行福;;卓越人生与批判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9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10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哈贝马斯: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寻找替代品[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刘守序;紧紧咬住理论链条上的那一环[N];金融时报;2010年

3 谢永康 南开大学哲学系;形而上学批判的有效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王才勇 译;法兰克福学派在亚洲的接受史及影响[N];文汇报;2008年

5 段钢;以对话和交流来消弥人权观念差异[N];社会科学报;2001年

6 贺翠香;承认与蔑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李薇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哈贝马斯调节价值冲突的规范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版编辑;现代性的建构与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9 谢永康 南开大学哲学系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德国哲学杂志》的历史与今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冯俊;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田润锋;哈贝马斯理性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8 陆玉胜;商谈、法律和社会公正[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杨淑静;重建启蒙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玉胜;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杜梅;论哈贝马斯的正义思想[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学敏;论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冯学佳;关于哈贝马斯技术批判理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白永雪;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的比较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彭颖晖;哈贝马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李红玲;哈贝马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云红;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吴晓春;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谢莹;哈贝马斯合理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2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22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