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客观性、历史变迁的规律性和时间——简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历史叙事的特色

发布时间:2018-03-17 00:25

  本文选题:政治经济学批判 切入点:历史叙事 出处:《现代哲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结构主义为支撑的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的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的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性假设,另一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的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的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的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一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性历史叙事的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的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一种立场的申诉。
[Abstract]:The postmodern radical trend of thought supported by structuralism has criticized Marxist historical narration, which has also brought out many arguments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x's critique of historical narration in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one hand, it insists on the universal assumption of the motive mechanism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change, on the other hand, i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hanges of social forms. Thus the direct motive force, basic direction and possible form of historical change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can be revealed. This characteristic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coordination of tension between subject and structur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 of Hegel's dialectics. It is also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European modernity. The post-modern discourse is mostly a fragmented response to that kind of tension, and does not prove that the tension itself has changed. Therefore, most of them are expressed as a complaint of a posi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2 张长有;;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农民养老保障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彭启福;;波普尔科学客观性理论的“社会学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方芳;;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的公正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王延涛;;廖仲恺的经济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8 苏卫国;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思想之源起及相关问题试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周章领;;生态危机的新变化及其对策探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舒国滢;;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法美学散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赵本义;;科学发展观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转换与创新[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6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赛依丁·赛里木江;;运用《资本论》观点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延晶津;;《资本论》与资源型城市政府引导性可持续发展探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张开;;干预分配与扩大内需——后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作双;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武威志;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险明;;“两部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J];教学与研究;2011年08期

2 郑昌成,杨玉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11期

3 段忠桥;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段著名论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沈连元;;澄清《导言》的两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年04期

5 张艳萍;;《圣经》历史叙事思想倾向的生成机制[J];学习月刊;2009年12期

6 郑湘萍;田启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辨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7 葛聪颖;;《左传》女性人物叙述特点探微[J];理论界;2007年06期

8 宋才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形成溯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9 刘怀玉;;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两种现代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沈玉梅;;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初创历程[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在新;;关于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2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迈克·哈特;陆心宇;;共产主义之共者[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李春青;;谈谈历史题材创作中的真实性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5 许兴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王浩斌;;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权建构的必由之路[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张华荣;;深入学习《资本论》方法论 构建政治经济学新体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翟鹏玉;;壮族的神灵谱系与民族生态审美场[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王建国;;澄清对马克思方法论的四大误解——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创新[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10 林校生;;略述唯物史观的三个著名“判别式”[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宇红;历史叙事的轻与重[N];人民日报;2010年

2 纳张元;《复兴之路》:重建现代历史的舞台叙事[N];大理日报(汉);2009年

3 胡德平;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孟繁华;乡村历史叙事的新经验[N];光明日报;2006年

5 孟繁华;民间生活的历史叙事[N];北京日报;2001年

6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起林;警惕战争影视剧猎奇倾向[N];人民日报;2010年

7 李俊国;“当下感”与“个人性”[N];湖北日报;2006年

8 解玺璋;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廖奔;历史叙事与京味儿风格[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陈晓明;乡土中国的历史叙事[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世举;新生代小说家的历史叙事[D];南开大学;2013年

2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灵强;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生成与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温潘亚;泛政治化语境中的历史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7 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8 孟君;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磊;从宏大历史叙事到平凡个体关怀[D];广州大学;2013年

2 曾一果;历史·革命·人——关于“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D];苏州大学;2001年

3 王能文;《读库》(2006-2011)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刘琴;历史叙事中的个人记忆[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汤红;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代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暨南大学;2004年

6 李娴;“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的“浪漫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江冰;历史意识与历史叙事的现代质变[D];安徽大学;2003年

8 徐彦利;九十年代新历史叙事范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法宣;论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孔祥伟;严歌苓、虹影历史叙事之比较[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2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22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