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中国历代正史中《循吏列传》的行政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18-03-20 09:00

  本文选题:循吏 切入点:《循吏列传》 出处:《黑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行政伦理为研究视角,对历代正史中的《循吏列传》进行剖析。在论文开篇,首先对《循吏列传》、行政伦理等相关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追溯“循吏”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探寻“循吏”的生存状况会对历代史官的择人标准和行政伦理观产生何种影响;再次,通过对历代正史《循吏列传》的行政伦理解读,系统总结出《循吏列传》蕴含的行政伦理内涵、行政伦理规范论、行政主体道德养成论和为政以德论,以期梳理出《循吏列传》的行政伦理思想体系;最后,对《循吏列传》进行合理扬弃和现代性检验,期望能够提炼出有价值的传统思想精要,为现代中国的行政伦理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iography of officials in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dynast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esis, it define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Biography of officials",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so on. Tracing back to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 "following officials",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how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follow officials" will affect the standards of selecting people and the concept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of historical officials, and thirdly,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ethics of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past dynasti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the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norm, the theory of moral cultiv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ubject and the theory of morality for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administrative ethics thought system of "Biography by officials". In order to refine the valuable traditional ideas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in modern China, the rational sublation and modernity test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iography of officials.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92;B82-0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越;;“官益大”须“心益小”[J];领导科学;2011年21期

2 荆其柱;;芬兰有个“中国村”[J];海内与海外;2011年06期

3 魏强;赵国政;;李梦阳与何景明人生观比较初探[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黎;;历史的丰碑——兵团首部权威性正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评介[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沈振辉;;评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类提要对于历史考据学的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伟泰;;《史记·循吏列传》的批判手法[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李小林;;《明史艺文志》“史部·正史类”勘误一则[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王群生;;正史·信史·通史——巴渝山水“重庆赋” 《重庆通史》巴渝情[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6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校勘[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南炳文;;正直博学的焦澹园[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8 崔运武;;对魏晋南北朝私学的再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陈文敬;;略论谱牒的作用与价值[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贵忱;刘志飚;;三国孙吴铸钱问题探讨[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曹腾 嘉宾:中国科技证券研究所 王静;通宝的“50正史”[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腾卉荣;袁枚(二)——官声好 人气旺 “循吏”美名扬[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3 刘隆有;民贼?民父?民俑![N];学习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舒晋瑜;王松:书写未进入正史的红色生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李银河;性的正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海兰 ;扶正史登科宝马董事长第四次中国之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7 罗立群;江户川乱步与横沟正史[N];文学报;2002年

8 整理 阮帆 肖迪;碑刻中暗藏正史之外的北京[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黄力民;“官修正史”是否妥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晚清正史缺载的历史细节[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莉萍;中国古代交食的宿度记录及其算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2 武丽霞;唐代杂传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薛政超;湖南移民史研究(618-1279年)[D];南京大学;2006年

4 任莉莉;叶德辉《书林清话》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清波;入唐三韩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李学娟;两汉教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喻意志;《乐府诗集》成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夏启发;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阔;中国历代正史中《循吏列传》的行政伦理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孟彦;汉代循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晓妍;清代循吏审断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朱良璞;循吏与两汉政治[D];渤海大学;2012年

5 袁瑜(王争);循吏法律实践的思想基础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博;循吏与两汉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东华;汉末魏晋时期“威惠”型官吏形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曲洪波;融合中的嬗变—汉代政治文化传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锡玲;中国古代正史隐逸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娜;两《唐书》女性史料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38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38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