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共生:理论评述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20 09:43

  本文选题:国家认同 切入点:族群认同 出处:《民族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两者关系上,当前国内学界大致形成了冲突论与共生论两种相互对垒的基本认识。由于理论基础的相对缺失,共生论在解释力和影响力上无法与冲突论相提并论。国内学者对共生论理论基础的探寻基本上遵循求同存异的逻辑,一方面通过寻找共性来论证两种认同本质相通,另一方面则通过区分差异来论证两种认同性能互补。而国外学者关于多元文化主义、文化适应与认同调适、认同威胁与群际关系、双元认同能力建设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从不同角度为共生论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归纳性分析和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提炼,试图展示既有研究中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共生关系的理论图景,框定基本理论架构,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 identity, the current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rmed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onflict theory and symbiosis theory. The theory of symbiosis can 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y of conflict in terms of its explanatory power and influence. Domestic scholars basically follow the logic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in seek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ymbiosis. On the one hand, they demonstrate that the two kinds of identity essence are interlinked by seeking commonn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wo kinds of identity are proved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by distinguishing differences, while foreign scholars talk about multiculturalism,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identity adaptation, identity threats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dual identity capacity building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ymbiosis theor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e theoretical picture o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 identity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frame 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增进少数民族五个认同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TJSR16-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研究”(项目编号:63172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0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红立;;关于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理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14期

2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3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贺东航;谢伟民;;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4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9 周林刚;;互相竞争的人类联合模式与国家认同问题[J];历史法学;2010年00期

10 李崇富;王卓君;何华玲;詹小美;王仕民;周光辉;刘向东;门洪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甘肃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研究员 张践;宗教与民族国家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记者郑成宏;国家仍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参与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 西尼萨·马里塞维奇 曹帅 编译;“国家认同”抑或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颖;文化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琴;论公民国家认同的传统文化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孟融;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认同的法律维度[D];吉林大学;2016年

3 胡乃丽;社会资本对国家认同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艳;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罗淳;当代中国推进国家认同建设的路径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8 刘梦宇;从《西藏日报》的评论看媒介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和传播[D];暨南大学;2014年

9 赵春香;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冲击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10 马升翼;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公民国家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38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38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