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中的视觉修辞流变
本文选题:视觉修辞 切入点:政治传播 出处:《国际新闻界》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政治传播中的视觉修辞在新闻纸、电视和新媒体时代经历了流变,纸媒时代的政治视觉修辞依旧是文字修辞的附庸;电视时代的视觉化政治说服成为主流,文字修辞退居其次;新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则呈现狂欢化的视觉祛魅;未来的视觉修辞和文字修辞不再是"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而是呈现综合修辞的融合趋势。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of visual rhetoric in the news paper, TV and new media era has experienced political rheology, visual rhetoric is still a text media era rhetoric; TV era visual persuasion become mainstream, text rhetoric seco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is the carnival of visual disenchantment; visual rhetoric and text Rhetoric in the future is no longer a "two opposing sensibility" and "reason", but showing the integration trend of rhetoric.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政治视觉修辞的表征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CXW02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0;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娟;全球化与政治传播[J];理论观察;2002年06期
2 施惠玲;;略论政治传播中的宗教因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周建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传播功能分析[J];江海学刊;1997年01期
4 胡亚云;论政治修辞与政治传播[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许静;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J];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01期
6 王敏;论政治传播有效性的策略[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7 张晓峰;政治传播与政治象征理论评介[J];现代传播;2004年06期
8 鞠丽华;;政治传播三种模式的解读及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章兴鸣;;符号生产与社会秩序再生产——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的政治传播意蕴[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10 张荣华;鲍海波;;延安时期政治传播的典型特征及其现实关联[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华文;;现代国家视野下的政治传播论略[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荆学民 施惠玲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政治传播理论研究中的三大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白文刚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实践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去科层化:互联网在政治传播中的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大川;“乐”:政治意义的宣化——先秦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秋诗;政治传播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夏欢;论互联网对政治传播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6年
3 邹阳笛;政治传播视阈中媒体报道对政治人物形象建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王露璐;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传播与大众媒介[D];吉林大学;2007年
5 梁旭;政治符号之分析[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6 杜霁雪;民主实现过程中的媒体角色[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4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