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民主的结构性缺陷
本文选题:大众媒介 切入点:网络民主 出处:《理论导刊》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当今中国,网络民主正被赋予一种极高的政治意蕴和改革趋向。但就网络民主的发展状态而言,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网络主体结构的受限性、客体结构离散性、媒介结构自组织性和本体结构混沌性,因而,网络民主是一种有限的民主。
[Abstract]:In today's China, cyber democracy is being given a very high political implication and reform trend. But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 democracy, There are some structural defect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overcome, such as the limitation of the network subject structure, the discreteness of the object structure,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the media structure and the chaos of the ontology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network democracy is a kind of limited democracy.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网络舆情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分类号】:D0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茅亚萍;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J];当代传播;2003年06期
2 王颖;齐超;;传播伦理视域下的网络民主暴力探析[J];东南传播;2012年01期
3 郭小安;;从政治传播学视角看网络舆论的结构性缺陷[J];电子政务;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琳;;网络恶搞传播环节与作用机制初探[J];今传媒;2008年12期
2 魏娟;;网络集群的规律与政府应对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10年09期
3 朱力宇;袁钢;;“法律基础”课网络教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12期
4 王健;;试论媒介技术逻辑影响下的网络情绪[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0期
5 马发亮;黄保红;;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高海飞;;如何利用网络日志、博客巧记生活点滴,提升作文品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2期
7 陈仲演;关于当前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的思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韩来英;;网络政治博客对于现实政治作用的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静恩英;杨励轩;;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考察——以BBS论坛为例[J];新闻界;2007年01期
10 王梦雪;;我国公民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世界;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红云;匿名通信系统中重路由及分级匿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眭鸿飞;P2P匿名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张亚勇;党的领导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曾白凌;网络政治表达的法律规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刘鹏;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娅娅;协同治理视野下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世强;负面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威;我国网络表达自由的立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莉;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向社会公共舆论的转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丽霞;虚拟生活中自我异化的伦理探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毛毛;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靖;《南方都市报》网络民意报道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凤飞伟;网络新闻评论及其发展趋向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叶佳昌;论网络匿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华侨大学;2006年
10 陈莉;传媒在企业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行为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儒俊;陈凌;;对广告娱乐化的集体无意识反思[J];当代传播;2011年02期
2 茅丽娜;从传统人际传播角度观瞻CMC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年03期
3 林岩;美国新闻记者与匿名消息来源[J];国际新闻界;2000年05期
4 陶东风;;“艳照门”事件显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J];花城;2008年03期
5 吴正国;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4期
6 袁峰;;网络效应改变政治生态[J];人民论坛;2008年13期
7 杨新敏;自由:网络传播的神话[J];现代传播;2001年06期
8 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素兰;;“网络民主”:界限和代价[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3期
2 陈媛;;关注网络民主[J];党政论坛;2008年05期
3 刘长发;;网络民主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红旗文稿;2008年23期
4 黄朴;;网络民主是个好东西[J];法治与社会;2009年05期
5 柴利娜;岳晓;;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陈虹;;中国网络民主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共建网络民主 共享和谐民生[J];杭州(生活品质);2010年07期
8 王钊冀;;探析“网络民主”特征 构筑政协网络媒体平台[J];世纪行;2010年08期
9 郭小安;;超越抑或拯救代议民主:网络民主价值辨析与合理定位[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4期
10 王柏松;;解读网络政治学[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洋;;网络寻人是网络民主还是网络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麦佶妍;;技术政治学视野中的网络民主问题研究[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品;;对在网络时代改善党的领导的几点思考[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4 付晓静;;大众媒介与北京奥运会的社会动员[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国良;廖圣清;;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贾明;;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对都市文化的重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笑;;媒介序参数:重构文化的力量[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董建涛;龙朝双;毕兴全;林红玉;;大众媒介的公共政策传播功能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旭琴;;公务员绩效问责的结构性缺陷及可行性选择[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岱宗;大众媒介与文学的“减法”[N];文艺报;2006年
2 王平(作者系市青年宫主任);大众媒介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N];大同日报;2006年
3 张锐;“体育与大众媒介”学术论坛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商报记者 谢迪南;李潘:我们为何“自不量力”要办这台大型阅读晚会[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记者 张国民;大众媒介禁止发布小容量注射剂药品广告[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任奕葳;借助大众媒介弘扬高雅文化[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尹鸿;媒介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N];人民日报;2006年
8 蔡起泉;栏目化成熟的标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周山;好规矩成就方圆 众行业亟须应对[N];中国工商报;2001年
10 贾明;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对都市文化的重构[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胜;转型农民的大众媒介使用[D];南京大学;2012年
2 王昊青;中国·企业·媒介[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郑春晔;领导者公共形象与大众媒介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何志武;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晓卉;网络诗歌论纲[D];苏州大学;2007年
6 蔡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陈炜;公共危机传播的媒介景象:从政治问责性到公众问责性[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欧阳;网络民主的核心要素及现实效应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9 全燕;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的大众媒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娄伟;我国技术创新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青;消费主义影响下:大众媒体中的明星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东明;从社会学习理论看大众媒介对受众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3 常怿;大众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D];湘潭大学;2008年
4 柯涛;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D];郑州大学;2004年
5 范松楠;大众媒介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方面的功能与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维红;论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廖巧玲;互动与渗透:大众媒介与儿童个体社会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嘉悦;大众媒介的危机传播管理[D];吉林大学;2007年
9 盛莉萍;大众媒介领域女性性别身份的建构及其解构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楠;社会弱势群体在大众媒介中的传播地位[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7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4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