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起点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08 10:34

  本文选题:人类社会 切入点:市民社会理论 出处:《浙江学刊》2017年06期


【摘要】:西方近代思想家通过市民社会理论的演绎,完成了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社会形态的自我指认。但是这种理论的不完备性和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都限制了它对当下社会本质及其社会未来发展的认识。当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解放的终极指向时,一度作为批判现实社会武器的市民社会理论,逐渐淡化并退出他的理论视野。在随之而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建构中,马克思以实证和科学的旨趣摆脱了乌托邦理论的空泛、古典经济学的促狭以及思辩哲学的理性束缚,并在实践原则的引领下,以"世界观"的形式创造了全新的哲学话语体系。在马克思的新哲学中,"人类社会"最终取代"市民社会",成为其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起点。
[Abstract]:Through the de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the western modern thinkers completed the self-identification of the bourgeoisie and its affiliated social formation.However,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is theory and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f the class limit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present society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When Marx took the communist society as the ultimate direction of human liberation, the civil society theory, which was once the weapon of criticizing the realistic society, gradually desalinated and withdrew from his theoretical field of vision.In the following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st theory, Marx got rid of the emptiness of utopian theory, the narrowness of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the rational bondage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with the purport of positivism and science, and guided by the practical principle.A new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system was created in the form of world view.In Marx's new philosophy, "human society" took the place of "civil society" and became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of his communist thought.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ZX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0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兼论“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0年04期

2 D.里夫,孙晓莉;市民社会的错误浮现[J];哲学译丛;2000年03期

3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4 王玉琼,唐桦;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社团视角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5 应德平;市民社会及其约束力的利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6 唐爱芳,王燕;国家与社会框架中的市民社会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7 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年04期

8 格哈特·克鲁伊普;市民社会在现代国家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3期

9 何平;杨仁忠;;论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转换及其社会历史地位[J];求索;2007年09期

10 乔治·J·麦考尔;黄觉;;国家建设和市民社会之教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亚玲;;全球自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2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3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4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5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6 蓝旭明 杨威;“市民社会”与反腐败[N];检察日报;2003年

7 秦德君;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下)[N];发展导报;2001年

8 伍俊斌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部;Civil Society意涵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肖巍 钱箭星;社会党与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

本文编号:1721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21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