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协同治理理论大气污染_协同治理理论探析(二)

发布时间:2016-11-12 19:26

  本文关键词:协同治理理论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协同治理理论探析(二)

格里·斯托克(Gerry Stoker)在梳理了现有各种的治理的概念之后,指出了治理概念的一个共同之处:治理所指,是统治方式的一种新发展,其中的公私部门之间以及公私部门各自的内部的界线均趋于模糊。治理的本质在于,它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不依靠政府的权威或制裁。[8](P19)同时,他提出了作为理论的治理的五个观点:(1)治理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3)治理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的权力依赖;(4)治理指行为者网络的自主自治;(5)治理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政府可以动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8](P20-21)斯托克将作为互动过程的治理的最终目标归结为建立起一种自我管理的网络。而这种网络的形成需要系统的协作,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系统的协作是伙伴关系的更进一步,达到各个组织互相了解、结合为一,有着共同的想法,通力合作,从而建立起一种自我管理的网络。[8](P25)同时指出系统协作的伙伴关系涉及的是‘关于规则的游戏’(games about rules),这是由于系统协作必须设计、意图分明地选择和采用某些治理规则和结构。[8](P25)

  鲍勃·杰索普(B. Jessop)在分析治理概念时,认为按照较窄的含义理解治理就是自组织或heterarchy,其表现形式包括自组织的人际网络、经谈判达成的组织间协调以及分散的由语境中介的系统间调控或驾驭。而后两种场合涉及多种组织、机构和系统(它们彼此独立运作,但是因为相互依存而有结构上的联系)的自组织调控。[9](P31)同时认为,自组织治理的兴起与等级制的协调日益丧失其优越性有关,同人们试图从外部控制系统所引发的诸多问题有关,而复杂系统在动荡环境中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杰索普与上述学者们相比,更为直接地表明了治理的自组织性,同时也从系统论角度对自组织做了三种形式的划分:(1)人际关系网的结成;(2)组织间关系的自组织,这种自组织以有着明确目标和任务的组织之间的谈判和正面协调为基础,而且又以组织间的共同利益和具有达到互利的独立资源为基础;(3)具有纲领性或负有明确使命的组织在若干系统之间的调控。如此,人际的信任可以促进组织间的谈判顺利进行;组织间的对话可促进系统之间的交流;而负面协调和降低噪声干扰[2]又可以通过增进相互理解和稳定期望而促进人际的信任。  

中国学者也对治理的概念做了本土化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俞可平认为,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所以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管理过程,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10](P22)陈振明在对全球化及全球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后,将庞杂的治理理论研究途径集中地阐述为政府管理、公民社会、合作网络三种途径,并提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11](P87)

  至此,本文已经罗列了诸多的关于治理理论的论述。如果透过这些纷繁的论述,重新审度这些貌似不同的治理理论,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一些神似的东西。以下这些特征应该是治理理论的共同之处:

(1)治理理论的前提是存在着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多元化的行为体,这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非政府组织;

(2)在社会系统中的各个行为体之间存在着交流与互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与协作,而且这种竞争与协作建立在信任与共利的基础之上;

(3)社会系统的竞争与协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与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的自组织网络,这种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新的系统模式或者结构,而且自组织应该成为治理过程中的协调模式之一;

(4)治理过程中的系统协作不仅是一种资源分配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分配规则(或是游戏规则)的建立过程,也可以说,,治理是关于游戏规则的活动。

(5)治理与秩序是分不开的,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形成某种稳定的秩序(或者是平衡的结构),它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系统的功效达到优化)。


  本文关键词:协同治理理论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2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