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跨域治理多元主体间伙伴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04-09 22:09

  本文选题:跨域治理 切入点:多元主体 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当代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日渐增多,错综复杂的跨域公共问题大量出现。面对大量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社会公共事务,仅仅依靠地方政府这个治理主体难以解决,需要运用跨域治理理论,多元主体之间构建伙伴关系,共同进行有效的治理。本文以湖北省梁子湖水污染防治为例,阐明为了有效应对跨域公共问题,需要跨域治理多元主体之间构建伙伴关系,并提出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具体路径。
[Abstract]:Public affairs and public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complex cross-domain public problems appear in large numbers.In the face of a large number of cross-regional, cross-sectoral and cross-domain social public affairs,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 only by relying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as the governance subje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theory of cross-domain governance to build a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multi-agents and to conduct effective governance together.Taking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of Liangzi Lake i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a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cross-domain public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partnership between multi-agents of cross-domain govern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path of establishing partnership.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高政策效能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11AZZ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春福;;公共产品多元治理模式的制度创新[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2 刘亚平;;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理念反思[J];人文杂志;2006年02期

3 汪伟全,许源;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5期

4 娄成武;于东山;;西方国家跨界治理的内在动力、典型模式与实现路径[J];行政论坛;2011年01期

5 党秀云;;公共治理的新策略: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0期

6 王美文;;和谐社会视阈下公共治理主体多样化互动模式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仓海;唐德善;;水资源公共政策:概念与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雷岁江;孙荣;;“村权三分,三会村治”治理机制思考——对江苏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3 蓝浩溥;;农民合作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大平山镇江下、江岭村罗伞陂坝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唐玉青;;水资源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5 黄永新;;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用水协会的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6 何晔;;信息阻滞与非政府组织社会保障功能的局限——以陕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汪小兵;;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刘有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行为学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李锋瑞;刘七军;李光棣;;干旱区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创新思路[J];冰川冻土;2009年02期

10 何翔舟;公共事物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朱宇佳;;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廖慧卿;;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的多中心治理之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真;刘洋;;以利益共同体为取向的城镇化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越倩;;“浙江人经济”发展中的浙江商会[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7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9 陶蕾;;节约型社会立法取向初探——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为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宇;;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法律的适应性规制——兼论现行环境法律规制体系的内生风险及其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何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梁维维;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毛晚春;论中国政府职能结构的量化转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芳芳;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网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清水;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鹏飞;我国海洋区域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曹玮;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春红;我国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动力研究和制度建构[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季燕霞;论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动态演变[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统一市场建设”课题组;中国国内地方保护的调查报告——基于企业抽样调查的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06期

3 陈剩勇,马斌;区域间政府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政治学研究;2004年01期

4 孙友祥;安家骏;;跨界治理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区域合作制度的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卫华,王磊;再论社会中介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研究冲突的解决[J];学会;2005年07期

2 吴风珍;刘德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金雪军;郑明海;;比较视角下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缺陷与重构——基于“非分配约束”特性的分析[J];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4 曾望军;;非营利组织之于行政效率的行政生态学解读[J];行政论坛;2008年03期

5 王瑞;;平衡记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19期

6 徐妍;陈吉磊;;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金雪军;郑明海;;非分配约束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一个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观点[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3期

8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人文杂志;2010年01期

9 沈洁;福利非营利组织在社区福利供给中的作用——以日本社区福利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向品;史伟;;非营利组织与社区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匡亚林;;府际利益博弈的均衡解[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祝琳;;地方政府决策的伦理规制及其措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梁波;尚虎平;;对行政学和绩效研究基本面的反思与展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梁波;尚虎平;;对行政学和绩效研究基本面的反思与展望[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蕾;;竞合理论在地方政府行为实践中的应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6 谢菊;;非政府公共组织提供公共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汪伟全;;人际互动:研究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晓红;;浅析社会治理体系的网络结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熊万胜;;面对面的紧张:民众与低层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博弈[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林;NGO治理:寻找崇高人性与谋利冲动间的平衡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2 孙晓莉;公共服务社会化[N];学习时报;2007年

3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上)[N];学习时报;2003年

4 刘俊海;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02年

5 闫越;推进地方政府效能建设[N];吉林日报;2004年

6 刘俊海;法治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N];工人日报;2006年

7 唐人;“约束”与“速度”不能再打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8 张才金;找准着力点 构建和谐社会[N];团结报;2005年

9 秋风;政府间关系的人民视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汪向东;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责[N];西安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文盛;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时立荣;社团交往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宋建林;基于相机续约的政府间博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蕊;权责关系的行政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田春芳;发展中国家社会均衡发展与政府作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春阁;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素梅;论主体意义的行政监督[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笑霞;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9 周桂荣;区域合作中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的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拓;公私伙伴关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赵昱;政策对象对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沈进城;公共管理理念下政府信息传播体系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风旗;区域性公用资源治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任传普;公共品供给与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D];河南大学;2009年

7 郑陆林;政府行为中的特殊政策范式:多元视域下的“土政策”[D];复旦大学;2009年

8 郭炳荣;制度视角下政策执行变异的原因探析[D];南昌大学;2007年

9 杨扬;政府的自利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阳敏;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系统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8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28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