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教育制度设计:基于协商民主式公众参与的分析进路

发布时间:2018-04-10 04:36

  本文选题:公众参与 切入点:教育制度设计 出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实现学校教育的良治,需要政府、社会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新和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制度设计的机制,充分维护和保障多元主体的制度设计参与权,是当前完善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议题。教育制度设计必须在明确协商民主机制的基本要素与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制度设计程序规则的基础上,促进不同主体间公开而平等的对话、交流和协商,构建参与型、互动型教育制度设计模式,从而推动教育制度设计民主、科学与法治的进程。
[Abstract]:To realize good governance of school education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 society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the initiativ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To innovate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multi-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the design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to fully safeguard and guarantee the right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system design of pluralistic subjects are the core issues of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ystem at present.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system must promote open and equal dialogue, exchange and consultation among different subjects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basic elements of democratic mechanism of consultation and perfecting the rules of procedure of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in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system.The interactive education system design pattern, thus promotes the education system design democracy, the science and the rule of law process.
【作者单位】: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
【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批准号苏政办发[2011]137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锡锌;章永乐;;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之转型——从管理主义模式到参与式治理模式[J];法商研究;2010年05期

2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3 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傅学良;刘淑华;王晓田;;高等教育法制民主参与的价值目标和制度构建[J];太平洋学报;2009年08期

5 王锡锌;;公共决策中的大众、专家与政府 以中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为个案的研究视角[J];中外法学;2006年04期

6 谭细龙;;立法民主化是完善教育法制的关键[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07期

7 谢庆奎;李允熙;;走向决策的协商民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泽想;论行政法的自由意志理念——法律下的行政自由裁量、参与及合意[J];中国法学;2003年02期

9 范文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10 李建华;;公共政策程序正义及其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龚晓s,

本文编号:1729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29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