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批判——基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1 12:00

  本文选题:《理论之后》 + 文化理论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198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低谷期,伊格尔顿《理论之后》提出应以一种批判务实的姿态对理论的性质和使命进行反思,探究理论难堪大任的原因,对道德、革命、真理等话语做出新的阐发,恢复理论的担当性。但伊格尔顿将改造社会的重任寄希望于理论自身的能动性,将文学置于拯救理论的策略之外,反映出伊格尔顿对文学功能的独特理解。后理论学者为理论向文学的回归开出各种良方,但理论的回归不是简单地走向文学,而是在反思自身的基础上,面对消费文化对文学经验的疏离和精神价值的稀释,在更高层次上向文学的投射。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eory has entered a low point. After Eagleton's Theor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nature and mission of the theory should be reconsidered in a critical and pragmatic manner,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embarrassment of the theory should be explored, and the morality and revolution should be explored. Truth and other words make a new interpretation and restore the theoretical responsibility. But Eagleton placed the task of reforming society on the initiative of the theory itself and placed literature outside the strategy of salvation theory reflecting Eagleton'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literary function. Post-theoretical scholars offer all kinds of good formulas for the return of literature, but the return of theory is not simply towards literature, but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facing the alienation of literature experience and dilution of spiritual value from consumer culture. A projection to literature at a higher level.
【作者单位】: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B750012)
【分类号】:D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文森特·B.利奇;王晓群;;理论的终结[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7期

2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3 周宪;;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4 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5 段吉方;;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6 汤拥华;;理论如何反思?——由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出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云;;斯坦利·费什的阅读观与女性主义文本[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帅;;身体理论视域中的“身体”所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6 闫听;;反思文学理论:从“本质诉求”到“反本质主义”诉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金永兵;文学理论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陈也奔;李占刚;;后现代环境伦理学对哲学主体关系的偏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9 姜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10 赵江飞;;对于人类“形上本性”的理论表征——从人与哲学的关系论哲学境界何以存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艾福成;庞立生;;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张清民;;消解与重构:罗蒂后哲学美学的双重文化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6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9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6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7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8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周振琳;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孙灵希;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创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明栋;钱雁峰;;后理论时代对理论的抵抗及范式构成[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2 乔纳森·卡勒;金莉;周铭;;什么是文化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3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4 尹庆红;;“理论之后”的理论——读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周启超;;在反思中深化文学理论研究——“后理论时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盛宁;;“理论热”的消退与文学理论研究的出路[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杰;徐方赋;;“我的平台是整个世界”——特里·伊格尔顿访谈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5期

8 拉什 ,高飞乐 ,张启新;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1期

9 周宪;;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10 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任薇;;公共管理的文化理论——胡德的《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述评[J];东南学术;2009年05期

2 陆涛;陶水平;;理论·反理论·后理论——关于理论的一种批判性考察[J];长江学术;2010年03期

3 叶兴艺;傅育;;正·义·的·社·会·性·阐·释[J];桂海论丛;2005年06期

4 任明强;付刚;;公共协商的内在逻辑[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5 潘自勉;论日常生活中的权力秩序[J];学术研究;2004年01期

6 郁振华;;道德、政治和知识:欧克肖特的盲点与洞见[J];哲学研究;2009年04期

7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健忘的政治学[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9年00期

8 南希·弗雷泽;古青;;正义的主体:国家公民、全球人类或跨国风险共同体?[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1期

9 陈胜利;浅谈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之流派[J];行政人事管理;1994年04期

10 陶东风;;知识分子并非一种角色[J];博览群书;199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健忘的政治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2 王家峰;;风险社会中的前瞻性管理——政府管理的战略设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程倩;;契约型政府信任关系:工具的与历史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杨雪冬;风险社会中的制度想象力[N];文汇报;2007年

2 罗骞;“死亡”应成为现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李后强 中共广元市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 邓子强;对称性交流与协商政治学[N];四川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棉管;行动中心制度主义: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2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82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