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马克思政治哲学与葛兰西政治哲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7 22:28

  本文选题:马克思 + 葛兰西 ; 参考:《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马克思政治哲学是真理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理论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导,其理论的根本宗旨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怀,其国家和市民社会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人类解放理论等重要政治哲学理论之中,都贯穿着马克思对社会的意识形态、阶级、政治、国家等社会现实进行的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掩盖在自由、平等、民主等抽象概念下的剥削实质。葛兰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从葛兰西的政治哲学理论成果来看,他坚持了马克思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立场,他的市民社会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政党理论都是基于马克思基本理论的新发展,还创造性地将市民社会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一同纳入上层建筑进行思考,而其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创性贡献。马克思政治哲学和葛兰西政治哲学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身也是马克思理论创新发展的过程,而不断发展的社会也要求我们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提醒我们要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掌握文化领导权的过程,因此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团结人民,是我国当代马克思理论建设的重要课题。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我把“马克思政治哲学与葛兰西政治哲学比较”作为论文选题,力争以理论研究的视角去思考马克思政治哲学和葛兰西政治哲学的理论核心,并为我国的政治哲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路径。
[Abstract]: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the unity of truth,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methodology. Its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proletarian liberation and human liberation, and its fundamental aim is to car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His important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such as the theory of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the theory of ideology, the theory of human liberation, and so on, all run through Marx's profound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ies, such as ideology, class, politics, and the state. He reveals the exploitative essence of capitalist society under the abstract concepts of freedom, equality and democracy. As the successor and pioneer of Marxist theory, Gramsci enriched and developed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Judging from the achievements of Gramsc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y, he adheres to the unified position of Marx's theory and practice. His civil society theory, ideology theory, and political party theory are all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arx's basic theory. The civil society, together with politics, culture, ideology and so on, is creative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superstructure, and its cultural leadership theory is an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Marxist theory. Both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Gramsci's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s also a process of Marxis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lso requires u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Marxist theory.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reminds u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socialist ideology and mastering cultural leadership. Therefore, how to unit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unite the people through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Marx in China. It is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I tak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Gramsci's political philosophy" as the topic of the thesis, and strive to think about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Gramsci's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vides the path for our country's political philosophy research and the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志鹰;试析韩国市民社会的发展[J];国际观察;2000年04期

2 郑强;市民社会与法治[J];外国法译评;2000年04期

3 D.里夫,孙晓莉;市民社会的错误浮现[J];哲学译丛;2000年03期

4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5 韩克庆;市民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6 王玉琼,唐桦;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社团视角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7 应德平;市民社会及其约束力的利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8 刘世俊,王海玲;我国“市民社会”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王新生;市民社会的文化特征[J];思想战线;2002年04期

10 白钟国;市民社会的政治关系学[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态市民社会建设与民法生态化课题研究论纲[A];贵州法学(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昌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市民社会的三种话语[N];长江日报;2005年

2 肖岁寒;何谓“市民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徐u!民;对市民社会的历史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4 顾骏;什么是“市民社会”[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7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8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9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

本文编号:1812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12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