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诉求——国家与市民社会相互关系的讨论
本文选题:国家 + 市民社会 ; 参考:《兰州学刊》2013年02期
【摘要】:以国家与市民社会间关系的学术争论为出发点,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国家与市民社会两者互动关系中,"正和博弈"的可能性及其意义,特别强调"新人民主权论"在新型关系模式构建中的积极意义。以期待形成一种社会与国家间的非对称性的权力制衡。
[Abstract]:Based on the academic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sum gam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people's sovereignty the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relationship model. In order to form a society and the state of asymmetric balance of power.
【作者单位】: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保政策对中产阶层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k644)
【分类号】:D0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郗戈;;现代性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分裂与整合[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黄少华,李彦;市民社会与中国研究[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徐觉哉;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深层思考——论市民社会建构的现实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4 王建平;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学术交流;2003年05期
5 黄珊珊;;市民社会浅述[J];金卡工程;2008年05期
6 唐慧玲;;国家与市民社会:从合流到分野——洛克市民社会思想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8期
7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国家、政府职能、政治民主化[J];岭南学刊;2007年06期
8 黄琴;兰晶晶;;论市民社会视野中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的合理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康之;张乾友;;城市、市民社会与近代国家的产生[J];人文杂志;2009年04期
10 唐士其;;整体性理解中的国家与社会: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圭武;;国家的本质及国家职能[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4 吴友军;;实践本体论基础的设定与文化批判转向——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山小琪;张周志;;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当代启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沈荣华;钟伟军;;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曹俊汉;;从治理的观念谈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构之关联[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罗文东;;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的飞跃[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劲松;;论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其消解[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旭明 杨威;“市民社会”与反腐败[N];检察日报;2003年
2 王新生;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N];光明日报;2000年
3 井敏;新公共服务理论[N];学习时报;2003年
4 秦德君;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下)[N];发展导报;2001年
5 胡伟;中国政治学十年来研究聚焦[N];河南日报;2002年
6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金耀基 计海庆 整理;全球NGO浮出水面[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N];学习时报;2002年
8 博士系德国图宾根全球伦理基金会秘书长 Stephan Schlensog 斯蒂芬·施伦索格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译校;作为文明对话基础的“全球伦理”[N];文汇报;2010年
9 都宜金;城市农民工属性理论研讨会综述[N];安徽日报;2003年
10 赵立波;浅说公共行政[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宁乐锋;民主政治及其认同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5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维国;公共性理念的现代转型及其困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周兴杰;文化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的话语重构[D];暨南大学;2006年
8 曹典顺;自由的尘世根基[D];吉林大学;2008年
9 许祥云;从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饶义军;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解读市民社会的概念[D];江南大学;2008年
2 齐盈盈;浅析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姜正君;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性之思[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4 王君丽;论财产权与西方政治文明[D];河南大学;2006年
5 陈红桂;从公共领域到商议民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前程;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柯联辉;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D];东南大学;2005年
8 彭辉;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两条路线[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曦宁;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启示[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陆春香;论官僚制改革及其趋向[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6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2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