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施特劳斯论封闭社会与普遍社会——兼驳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曲解和误用

发布时间:2018-05-08 03:35

  本文选题:封闭社会 + 普遍社会 ; 参考:《学海》2013年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施特劳斯对封闭社会与普遍社会的理解,阐明了他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现代性思想抛弃理性与自然正确,故不再认识到自由民主在现当代的合理性、正当性与普遍性;从而,当国家的强大有力成为衡量的最高甚至唯一标准,当民族神话或习传性道德粉饰下的专制暂时"辉煌",人们很容易在看似危急之时抛弃自由而拥抱专制。本文表明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不是要照搬美德政制,而是欲借助古典政治哲学来恢复对政治事物的常识性理解,从而真正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将古典之原则间接曲折地运用于自由民主;其意图是为自由民主提供健康、坚实的道德和智识之根基。本文反驳了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倾向的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曲解和误用:以之为根据来反对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性。本文也揭示了施特劳斯所理解的文明之内涵以及政治自由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Abstract]:By analyzing Strauss's understanding of the closed society and the universal society, this article clarifies his diagnosis of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the modern thought abandons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nature, and therefore no longer recognizes the rationality, the legitimacy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free democracy in the present and the contemporary, and thus, the powerful and powerful of the country becomes the highest and only the only standard. It is very easy for people to abandon freedom and embrace despotism in a seemingly critical situation when the autocratic autocracy of national mythology or practice morality is temporarily "brilliant".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Strauss's return to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not to copy virtue political system, but to restore common sense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things with the help of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we are facing today and transferring the classical principles to freedom and democracy,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healthy, solid foundation of morality and wisdom for free democracy. This article refutes the misinterpretation and misuse of Strauss thought by conservatism and Nationalism: against freedom and equality,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rights also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auss's understanding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freedom in i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D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剑锋;;对孟德斯鸠分权理论几个问题的辨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黄忠晶;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观述评[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陈伟;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概念剖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4 赖静;乐巍;;列宁的政治自由思想与苏联宪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王致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6 孟德斯鸠;;什么是自由?[J];法学天地;2001年11期

7 王朔;;解析为什么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产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李斌;;浅谈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9 樊昊;;浅析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的目的及其影响[J];魅力中国;2010年07期

10 王增智;;贡斯当的“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再审视[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肖澜;李海默;;重绎洛克之路——关于政治自由来源问题的一点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陈于武;;多少,还是有无?——试析《现代评论》对个人自由的诉求[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小科;;本真的自由和变异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一章读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演变格局[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慧峰;俞祖华;;严复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开启[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鲁绍臣;;佩里·安德森:历史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9 罗成翼;肖贵;;雷蒙·阿隆的自由观——《论自由》的文本解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颖;经济自由提升政治自由[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莫枫;《共和的理念》:人类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张丽艳;法的精神[N];学习时报;2005年

4 谭彦德;在托克维尔与马克思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迈克尔·J.桑德尔 王佳祺 编译整理;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李建中 丁社教 高广元;实现社会正义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陕西日报;2003年

7 林U,

本文编号:1859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59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