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施特劳斯的现代性论说及其学派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8-06-05 15:30

  本文选题:施特劳斯 + 现代性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施特劳斯现代性"三次浪潮"的比喻借自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预见了三次浪潮的内容和顺序,他的三种正义观和现代性三次浪潮一一对应,柏拉图揭示了政治事物的本性。施特劳斯通过柏拉图的分析看到政治事物的本性之后,考虑如何改善现实政治共同体。他为此设想了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学,并将其设立为施特劳斯学派的使命。施特劳斯学派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已与当代政治科学的主流汇通合流。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学有其局限性,需要进行数学化的现代转换。
[Abstract]:The metaphor of Strauss's three waves of modernity is borrowed from Plato the Republic. Plato foresaw the content and order of the three waves, his three views of justice and the three waves of modernity correspond one by one, Plato reveals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things. Strauss considered how to improve the real political community after seeing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things through Plato's analysis. He conceived an Aristotelian political science and established it as the mission of the Strauss School. The efforts of the Strauss School have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and have converged with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cience. Aristotelian political science has its limitations and needs a modern mathematical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D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舒;;施米特的政治与国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田飞龙;;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2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梁三利;;论法院的组织属性[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张勤;;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亟待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试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J];学理论;2010年23期

2 许午;;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基本问题看法的比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魏明;陈文娟;;论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10期

4 刘长虹;;法治的确立——古代西方对法治的探索[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8期

5 闫帅;;肯定前的否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西塞罗民主思想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少萍;;古希腊先哲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7 邹晓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法律哲学思想之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李纪才;;“合乎比例的不平等”与“比值相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公平思想[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田军里;;文明轴心期的思趣之一——论古希腊朴素的社会发展观[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罗克全;规范性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建翔;;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6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汪子嵩;;我认识的周礼全[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10 包利民;;《罗尔斯篇》——试论斯特劳斯派对现代性学问的挑战[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秦德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N];学习时报;2003年

4 薛立民;不要被思想灼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杨红伟;永恒的乌托邦之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萧雪慧;柏拉图为民主制树碑[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7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8 对话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邓正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洪涛;从施特劳斯学派源流看新保守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徐志跃;何谓自然,什么才是正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徐爱国;医生的经验与医学的教科书[N];法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3 吴玉军;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6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7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熊文驰;城邦共和政治与德性行动[D];复旦大学;2006年

9 余友辉;西塞罗修辞性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柳谦;教育承认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华;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理论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琴;由德性是否可教探析亚里士多德德性教化方式[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令新;哲人与城邦的冲突及出路:柏拉图政治哲学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伟栋;实践哲学中的真理与谎言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陈志伟;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理想国》的一种新的解释视阈[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兴凤;施特劳斯解释学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金明艳;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牛小兵;解放的现代性[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婷;对于现代性的质颖[D];扬州大学;2006年

10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2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82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