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民族国家建构中权力合法性基础的巩固——强势国家认同的双向建构

发布时间:2018-06-05 22:30

  本文选题:国家认同 + 族群认同 ; 参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使民族国家建构一方面要实现政治体系的现代化与民主化,另一方面要实现多元社会的一体化。近年来,在民族建构的过程中,族群意识的觉醒与族群认同的不断强化引发了国家的认同危机,国家认同作为民族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不断受到族群认同的冲击。如何协调好统一性和多元性之间的张力,使文化多元的族群始终能保持对民族国家的忠诚,成为了民族国家建构的主要任务。国家与族群之间关系的协调需要通过建构出强势的国家认同来实现,这一最高级认同需要进行政治与文化的双向建构。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trend of cultural pluralism, the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should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of political system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luralistic society on the other.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rocess of ethnic construction, the awakening of ethn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ethnic identity triggered the crisis of national identity. As the source of the legitimacy of national power, national identity is constantly impacted by ethnic identity. How to coordinate the tension between unity and pluralism so that the multi-cultural ethnic groups can always remain loyal to the nation-state has become the main task of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ethnic group needs to be realized by constructing a strong national identity, which requires the bidirectional construction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训练部科研处;
【基金】:201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阈下的民族建构理论研究》(批准号:YB2014038)
【分类号】:D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红立;;关于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理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14期

2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3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贺东航;谢伟民;;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4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9 周林刚;;互相竞争的人类联合模式与国家认同问题[J];历史法学;2010年00期

10 李崇富;王卓君;何华玲;詹小美;王仕民;周光辉;刘向东;门洪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甘肃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研究员 张践;宗教与民族国家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记者郑成宏;国家仍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参与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 西尼萨·马里塞维奇 曹帅 编译;“国家认同”抑或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颖;文化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琴;论公民国家认同的传统文化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孟融;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认同的法律维度[D];吉林大学;2016年

3 胡乃丽;社会资本对国家认同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艳;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罗淳;当代中国推进国家认同建设的路径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8 刘梦宇;从《西藏日报》的评论看媒介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和传播[D];暨南大学;2014年

9 赵春香;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冲击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10 马升翼;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公民国家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83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83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