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启蒙运动中的自然权利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23 07:11

  本文选题:启蒙运动 + 自然法 ; 参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在英语世界中,natural right既表达自然权利,也表示自然正当。通过考察启蒙思想家对拉丁语ius和lex的使用情况,可以清楚地发现语词背后的人的地位的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自然权利概念的演进,从自然法到上帝意志,再到人的道德主体性,自然权利获得了新的内涵,并最终形成了人权概念。
[Abstract]: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natural right expresses both natural rights and natural rights. By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Latin ius and lex by enlightenment thinkers, we can clearly find the change of human status behind the words. This change brought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natural rights, from the natural law to the will of God, and then to the moral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al rights acquired new connotations and finally formed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YJC720016) 上海理工大学攀登计划(16HJPD-B02)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丽翔;;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之合理性[J];湖湘论坛;2007年04期

2 李果仁;;道德主体性研究近况[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1年06期

3 文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6年04期

4 李罡,葛新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变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5 丁雪枫;道德利益探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孟来君,杨世樟;浅谈道德的实用性原理[J];唯实;2001年12期

7 张博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8 朱丽翔;;和谐社会中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之实践性[J];世纪桥;2007年12期

9 张娓娓;;青少年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与重构[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23期

10 白苏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讨论介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安梧;;从“心性修养”到“公民道德”——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哲学反思[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2 梁晓杰;;农民教育布尔乔亚——卢梭与农民的现代道德主体性[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温小林;;严复中西道德比较与整合观[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王淑芹;关于提高德育成效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2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张志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探讨[N];山西科技报;2009年

3 周全德;深化公民道德建设[N];丽水日报;2006年

4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陶韶菁 刘涛;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与重塑[N];光明日报;2010年

5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王泽应;谈谈尊严[N];光明日报;2011年

6 清华大学 万俊人;道德何以兴国立人?[N];光明日报;2013年

7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樊和平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许敏;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祥;澹泊论[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静;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德育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楠楠;个体性道德是否可能[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周银红;道德规范教育与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梁丹;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石明爽;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冀艳丽;莎夫茨伯利的道德情感论[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6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56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0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