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类型与重构模式
本文选题:区域发展 + 地方政府间关系 ; 参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摘要】:以计划命令方式配置资源需要维护的是偏向于政治与行政目标的、带有机械分割特征的行政区划,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必然会打破传统的政治性和行政性的行政区划而走向区域一体化。依据传统的行政区划设立的地方政府在面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时,必然要在知识学习中探索重构新型的府际关系。其中有许多建构模式可以选择,沿袭旧的等待上级政府来裁决冲突不可行,建立实体性的专项管理机构亦不可取,定期举办松散的行政首长磋商会议成效也不大。建立有一定约束力的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协议则是一种前景较好的模式与途径。
[Abstract]: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way of planning commands needs to be maintained at the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objectives.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divisio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a market way will inevitably break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move towards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re facing the area. Whe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required,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d reconstruct the new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knowledge learning. There are many construction modes that can be chosen. It is not advisable to follow the old government to adjudicate the conflict, and to establish an entity specific management institution is not advisable. The administrative agreement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has certain binding force, is a better model and way.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公共管理与绩效评估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途径与绩效研究”(10AZZ008) 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基于治理工具的社会管理绩效案例研究”(07JZD002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剑雄;;中国的政治锦标赛竞争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2 陈光金;;社会建设重点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J];理论参考;2011年03期
3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3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姜志霄;;地方监管失灵与劳动标准竞次——以中国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为例的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6 袁连生;;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周沛霖;;浅论三元主体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建构中的政府职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8 程永林;;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强制性制度变迁[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9 曾祥炎;危兆宾;郭红卫;;中国地方组织内部劳动力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改革[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10 孙晓伟;;从污染事故频发透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行为——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郎金焕;许盈盈;;法律缺失与替代性投资者保护机制——以配额制为例的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6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7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倪子靖;转型经济中的分层俘获[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潘旭;关于税源控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孙佳佳;控制权的政治收益及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宇驰;作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与产业绩效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于亚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政府行为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苗清;中国财政资源向上聚集的自我实施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2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3 马骏,侯一麟;中国省级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交易费用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4 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刘剑雄;;中国的横向政府竞争: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孔孝,谭豹,蔡竞;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式和机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肖爱平;肖琳;;浅议受教育权与民主政治[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3 范梅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4 罗春华;吕普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与模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程静;;论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的构建[J];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06期
6 牛麒麟;;浅谈面向未来的市县府际关系[J];中外企业家;2009年12期
7 吴勇;苏晔;;电子政务的三种模式与公共行政效率的提高——一个系统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9期
8 唐重振;;电子政务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杜惠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鞠丽华;;政治传播三种模式的解读及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伟全;;人际互动:研究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亚非;;现代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3 刘阳;;选举政治的政党竞选模式及其超越[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有中;;使民主全球化vs.使全球化民主化[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国人权研究会供稿;如何正确看待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N];人民日报;2006年
2 马保平;释义“和谐社会”[N];甘肃日报;2005年
3 王明方;论机制建设与创新[N];安徽日报;2006年
4 王多;“短信投票”与孔多塞悖论[N];解放日报;2006年
5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执笔:方栓喜、王习明;充分发挥社会再分配的作用[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驻京首席记者 苏小和;与武克钢谈工商文明(上)[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敬仁;政府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桂荣;区域合作中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梁华;契约治理[D];东北大学;2006年
2 於唯;政府人本管理:本质、模式与实施途径[D];湘潭大学;2007年
3 孙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式化描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封云霞;严复近代国民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谢媛;政策评估模式及其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6 武艺;经济空间整合下区域行政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白聪彪;电子政府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6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6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