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观念确立的基本前提
本文选题:进步观念 + 理性主体 ; 参考:《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进步观念是近代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观,很多思想家的历史理论都是在这一主导性的观念下建构的,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理性主体的形成、稳定法则的信念、线性时间的确立和世俗价值的取向,是历史进步观在近代得以确立的四个基本的理论前提。通过对它们的梳理和分析,不但可以加深对历史进步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确证,只要这些前提性条件存在,进步观念就依然是人类历史的主题。
[Abstract]:The idea of progress is the dominant view of history since modern times, and many thinkers' historical theories are constructed under this dominant concept, which also includes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formation of the rational subject, the belief of the principle of stabi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linear tim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ecular value are the four basic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progress in modern times. 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m, we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progress, but also confirm that as long as these preconditions exist, the idea of progress is still the theme of human histor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正义观念研究”(项目号:801110470435) 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历史进步观念研究”(项目号:45006044408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戴旭旺;;陈寅恪的“文化阶级”简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赵德鸿;;《庄子》“道”的诗意象征[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4 张文涛;;共时性与历时性: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5 卢岚;;论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与出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贾新奇;;增长的压力与和谐的限度——对和谐社会建设前景的一个基本判断[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7 刘耀辉;张竹兰;;论孔多塞的教育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马静;敦鹏;;价值的颠覆——论通识教育的超越意识及其困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李亦桃,黄小白;孔多塞终身教育思想刍议[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10 谢玉亮;;现代性论域中的乌托邦重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4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5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8 耿兆锐;约翰·密尔的印度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如一;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邢蔚群;是通变思想还是进化史观?[D];安徽大学;2011年
7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严雪梅;教育发展的伦理审视[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庆超;汉语语义的价值承载物和模式[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10 施岸;法治的主观向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辉兵;;试论进步主义的历史演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石弘;;东方社会发展停滞论的反思[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3 刘雪梅;;论一种适用于公共领域的“自律”观[J];浙江学刊;2006年05期
4 谢江平;;反面乌托邦与反乌托邦[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张永会;;卡尔·施米特政治思想简述[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年02期
6 詹冬华;;中国古代复古思潮的时间性考察[J];浙江学刊;2008年04期
7 覃永毅;;理性的有限性及其在公共生活中的调适[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张志;;网络社会知识:权力的基本面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彭松;李彦龙;;乌托邦的历史演进及其困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俞少奇;;为世界祛魅——四位一体的现代化进程趋演[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世经政所 李少军;用公正秩序和进步观念消除恐怖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本文编号:2075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7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