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时代政治合法性的悖论
本文选题:网络媒体 + 政治合法性 ; 参考:《江海学刊》2014年04期
【摘要】:政治有效性与政治回应性是传统政治合法性理论的两个重要维度,然而在网络媒体时代二者之间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出现了增强回应性的同时却可能削弱政治有效性的悖论。从政治过程的视角来看,产生张力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网络的政治属性及其影响、媒体时间与政治时间的矛盾、政治逻辑与媒体逻辑的关系。网络媒体时代利益表达的碎片化、政治逻辑与媒体逻辑、政治时间与媒体时间之间的矛盾是出现悖论的根本原因,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完善网络媒体时代的政治合法性理论。
[Abstract]:Political validity and political responsiveness are two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However, in the era of network media, there is a great tens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paradox of enhancing the responsiveness may weaken the political validity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process, the three factors that produce tension are the political attribute of network and its influen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edia time and political ti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logic and media logic.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paradox is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interests in the era of network media,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olitical logic and media logic,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olitical time and media time.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the era of network media should be perfected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研究”(项目号:11&ZD07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唐世平;;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洋;田奕奕;;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合法性及其重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梁素贞;杨东曙;;纵向民主:探析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角[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广辉;;政党执政战略的透视与诉求——合法性与有效性二元逻辑的互动[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2期
4 冯志峰;;中国政治发展: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一项对110次中国运动式治理的研究报告[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5 张广辉;赖耀霞;;合法性与有效性二元逻辑的互动:政党执政战略的透视与诉求[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李俊;;协同式村级治理新机制: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合——基于成都邛崃市界牌社区的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张殿军;;协商民主视野的族际政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创新[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8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J];管理世界;2012年12期
9 罗峰;;转型社会中的政党权威:挑战与重塑[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2年01期
10 欧阳红玉;;国内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尚立;;国家在社会转型中的民主反应:基于中国民主化经验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2 冯志峰;;中国政治发展: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一项对建国以来110次运动式治理的研究报告[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3 陈家喜;;深圳经济特区政治发展三十年——基于现代化理论视角的审视[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殿军;;协商民主视野的族际政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创新[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5 黄振乾;;制度学习与政治变革——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分析[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6 黄振乾;;制度学习与政治变革——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分析(1840-1949)[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7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魏云;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晓ng;乡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陈新;困境与突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政治合法性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赵光勇;治理转型、政府创新与参与式治理[D];浙江大学;2010年
8 赖晨野;农村民主管理的社会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玉萍;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高辉;公众视角下网络的政治作为[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府合法性的维护与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3 孟丰林;论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社会认同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傅秀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梁风菊;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憬;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方法[D];山东大学;2010年
7 娜日娜;区域公共政策执行困境及消解[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廖晓翠;我国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刘东;民主政治视域下的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宋燕;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及监管的完善与实施机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8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7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