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发布时间:2018-06-28 22:12
本文选题:自由 + 社会关系 ; 参考:《吉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国内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解,常见的有这么几个角度,即认识论的角度、自由时间的角度、自由劳动的角度、历史发展的角度、政治自由的角度、审美自由的角度等等。本文认为这些都是理解马克思的自由观的重要维度,但是除了这些角度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根本但是目前又很少有人关注的角度——市民社会批判。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批判是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一个根本性视域,只有从这个视域出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才能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独特性与重要性。马克思认为,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的,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中的总和,人是在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中获得其现实的规定性的。社会关系对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地位、生存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关系就制约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程度是不同的,社会关系就构成理解人的自由的重要视角。在近代,市民社会构成了最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因此对于近代以来人的自由理解,就不能脱离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与批判。 马克思是自觉从市民社会批判的视域来理解人的自由的关键性思想家。在哲学史上,市民社会批判视域的开启,以及自觉将人的自由问题与市民社会联系在一起考察的人首先是黑格尔。政治革命打破了封建的政治等级制度的束缚,经济上打破了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的分封制度,使人从传统的政治共同体社会中解放出来,个体的自由在市民社会中得到充分地发展。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成果就是通过政治解放所确立的政治国家与宗教的分离,以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立,同时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制度加以确立。在市民社会中个人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人,个体的自由获得充分发展,个体成为法律规定上彼此平等的个人。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观正是奠基于市民社会之上的,他们将人理解为抽象孤立的个人,将人的自由理解为单纯的个体自由。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这种奠基于市民社会基础之上的自由理解就是最普遍、最完满的自由,也是永恒的自由。与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同,黑格尔与马克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进行了分析与批判。在黑格尔看来,近代以来人们对自由的理解与市民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市民社会所催生的独立自主的个体构成了自由主义者对自由理解的现实基础。但是黑格尔也明确地指出了这种奠基于市民社会基础之上的自由观的局限性与问题,即它在推动个体自我实现的同时,另一方面会导致个体的自私自利,导致个体与他人的孤立化与冲突,人与人之间在传统社会所具有的伦理关系被以需要为纽带的功利性关系所取代。黑格尔并不因此而主张否定市民社会,他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的前提是以承认市民社会的合理性为基础的,他认为应该通过国家这一伦理共同体实现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并在国家伦理共同体中实现对人的最具体的自由的理解。 马克思既继承了黑格尔的相关见解,同时又超越了黑格尔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开辟了其独创性的市民社会批判视野,并在这一视野中确立了自己的自由观。黑格尔力图通过政治国家来解决市民社会异化的途径,在马克思看来是不触及根本问题的批判。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物质利益冲突的接触以及深入地研究发现,现实的国家并没有像黑格尔所设想的那样是普遍的自由意志的代表,去维护普遍的社会利益,是超越于市民社会的存在。相反,国家本身是为市民社会所决定的,是市民社会中有产者的意志的表达,维护的也只是他们的自由权利,作为占社会人口多数的工人的自由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由此马克思对国家的本质有了深入的认识,黑格尔通过市民社会批判所寻求的解决市民社会异化的路径在马克思看来也是不成功的,由此也揭示了政治解放中所理解的人的自由的局限性。要想达到对人的自由的更高理解,我们必须从政治解放走向社会解放的道路。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入对市民社会的分析、解剖与批判,从更深的角度揭示了市民社会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种异化关系特别体现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关系之中,体现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之中,体现在等价交换原则下掩盖的劳动与工资的不等价交换之中。正是在这种异化关系中,形成了对人的自由的片面理解,在社会中实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有产者的自由。而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的工人,却成为无产者,越来越贫困,不但其自由权利难以实现,而且其基本的生存都会时时受到威胁。 而且,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人际关系异化的分析,找到了造成人与人相异化以及工人不自由的社会根源——作为市民社会的基础的私有制。由此,马克思指出,要真正实现对人的自由的理解,就必须取消私有制,从而消除人与人相异化的社会关系,从政治解放走向社会解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但是对财富的占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取消了私有制,取消了人与人之间压迫与剥削的根源,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联合,人与人之间是一种通过交往形成的相互肯定的关系,而不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外在的交换关系,个人的自由实现与他人的自由实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在从政治解放走向社会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特别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性地位。马克思发现了无产阶级在市民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它本身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却失去了应当享有的自由权利。因此,它的解放就必须以整个社会的解放为前提,马克思由此看到了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所以,正是在市民社会批判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独特的自由观,我们不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观,就不能够把握马克思自由理论的精髓。由此,市民社会批判构成我们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根本性视域。
[Abstract]:In the view of Marx ' s view of freedom , it is common to understand Marx ' s viewpoint of freedom view , the angle of free time , the angle of free labor ,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 the angle of political freedom , the angle of aesthetic freedom , and so on .
In Hegel ' s view , the basic outcome of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is Hegel ' s freedom view , which is based on the civil society , and the individual ' s freedom is established in the civil society .
Marx ' s views on the conflicts between workers and capitalists are not guaranteed by Marx ' s views on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of citizens .
Marx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riticism from political liberation to social liberation , Marx saw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proletariat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雪;;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生成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2 常晶;;马克思自由范畴的历史维度[J];东岳论丛;2012年04期
3 孙琳琼;;审美: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维度[J];社科纵横;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杰;论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79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7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