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洛克的〈政府论〉两篇研究》
本文选题:胡适 + 洛克 ; 参考:《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11期
【摘要】:洛克的《政府论》两篇是17世纪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性论著。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时用英文写过一篇题为《洛克的〈政府论〉两篇研究》的论文,但该文从未公开发表,因此很少有人读过。然而前些年有关胡适是否研究过洛克、因而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中是否有英国古典自由主义背景等问题,引起过学界的一系列讨论。近年来作者搜集到了胡适的若干篇未刊英文手稿,这里先将此文译出(见附录),并就邵建先生和江勇振先生之间讨论的问题做一初步回应,以期能使这些问题得到一个合理解释。
[Abstract]:Locke's Theory of Government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British classical liberalism in the 17 th century. When Hu Shi studi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early years, he wrote a paper entitled "Locke's on the Government" two studies in English, but the article was never published, so few people read it. However, in previous years, whether Hu Shi had studied Locke or not, so whether Hu Shi's liberalism thought had a British classical liberalism background or not had aroused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in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several unpublished English manuscripts by Hu Shi, which are translated here (see appendix), and give a preliminary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discussed between Mr. Shao Jian and Mr. Jiang Yongzhen. In order to make these problem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胡适英文论著考证与文献整理》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YBB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D091;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莉娜;;西方逻辑方法的借鉴与中国近现代哲学变革[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2 耿静波;韩剑英;;墨子“三表法”与“察类明故”思想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马赛;;浅析韩非的名实观[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姜国;;先秦儒家诸子“正名”逻辑思想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张春泉;;《公孙龙子》的术语学思想——兼析《荀子》与《公孙龙子》术语学思想的“共相”[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史宁中;;论定义中的殊相与共相——公孙龙子《指物论》评析[J];古代文明;2009年01期
7 刘丽梅;;公孙龙名辩思想与古赵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文海鸿,张利芳,陈树桢;先秦逻辑意识因何没有发展成中国逻辑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刘炬航;;解析墨家思想中几个关键概念——兼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王传林;;略论董仲舒的可知论及几个基本范畴[J];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章吕;;孔子与荀子的“正名”思想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英;儒家心性心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宁莉娜;中国近代文化革新视域中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张朝松;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哲生;;《追忆胡适》序[J];群言;2000年05期
2 杨沐喜;胡适为何拒绝中共[J];领导文萃;2001年02期
3 秦德君;;新时期下的“我的朋友胡适之”[J];廉政w,
本文编号:2086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8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