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觊觎与固守之间——罗马公民权视角下同盟战争爆发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7-11 16:29

  本文选题:罗马公民权 + 意大利人 ; 参考:《古代文明》2013年04期


【摘要】:随着罗马在地中海世界霸权的确立,其公民权的优势地位逐渐凸显。对意大利人眼中罗马公民权的分析,表明罗马公民权是一项复合权利,能为意大利人带来经济、政治、人身保护等多方面的权利,因此,意大利人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获取该权利。然而,因为罗马人的执意拒绝,致使意大利人欲以和平方式获取该权利的道路困难重重,乃至逐渐被堵塞。罗马人之所以坚持拒绝意大利人的要求,除了维护既得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固有的城邦观念和体制阻碍着公民权向外大规模的扩散。最终,在罗马人的坚守和意大利人的觊觎之间,战争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同盟战争由此爆发。
[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Roman hegemony in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ts citizenship gradually became prominent. An analysis of Roman citizenship in the eyes of the Italians shows that Roman citizenship is a composite right that can bring Italians economic, political, habeas corpus and other rights, so, The Italians made every effort to obtain this right by all means. However, the resistance of the Romans made it difficult or even blocked for the Italians to obtain the right peacefully. The Romans insisted on refusing the Italians' demands, not only to preserve their vested interests, but also, more importantly, the inherent city-state ideas and institutions prevented the massive spread of citizenship. Eventually, between Roman adherence and Italian coveting, war became the only mean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and the Alliance War broke ou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D091;K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宫秀华;论罗马征服和统治意大利的政策[J];史学集刊;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裕民;吴振;;试析古罗马第一次和平撤离运动原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刘北成,郭小凌,蒋重跃;建设中国的世界史学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徐洋;;试评盖约·马略的政治形象[J];沧桑;2011年06期

4 宫秀华;刘琳琳;;奥古斯都行省改革政策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韩升;;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阐释及其启示[J];东方论坛;2010年01期

6 马长山;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视角的重新审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赵立行;古罗马的商业特征与中世纪自给自足状态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刘志刚;;宪法诉讼的成因探析[J];法学家;2003年02期

9 孙钊;;公民权在罗马对行省管理中的地位[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10 李安适;;古希腊法律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陈金涛;军事刑法特殊性的价值与范畴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大维;罗马帝国“弗鲁曼塔里伊”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陈可风;罗马共和时期的国家制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佳红;民法占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菲莉;罗马共和国时期家庭文化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付晓倩;“光荣与伟大”;公元前3—2世纪希腊与罗马的接触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安定;古罗马帝国早期的庇护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露;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昌刚;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心理状态的嬗变[D];安徽大学;2011年

7 陈雪梅;试论不列颠行省的罗马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康;论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通;高贵的教育悲剧[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振霞;公民权的扩展及其罗马共和国的兴起[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萨洛莫内;杨远广;;意大利史学研究的新方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08期

2 于文杰;;罗马文明的光环——意大利与大国崛起[J];探索与争鸣;2011年01期

3 余士雄;;意大利杰出的革命家加里波迪[J];历史教学;1983年02期

4 黄鸿钊;;大仲马与《加里波迪回忆录》[J];历史教学;1983年08期

5 姜德昌;;1848-1849年意大利革命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J];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03期

6 阿方索·贝拉尔迪内利;陆象淦;;还存在知识分子吗?——意大利的案例[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宫秀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化”进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李玉成;;但丁生活的时代[J];群言;2008年02期

9 V·格罗塔内利;赵锦元;;意大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和发展[J];世界民族;1980年05期

10 史放;;意大利空军败走不列颠[J];环球军事;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倩;朱孝远;;以通信对象为核心考察彼特拉克的交游圈:一位知识精英如何建构和调动社会关系网络[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杨子;普京姓氏起源于意大利?[N];西部时报;2006年

2 马塞洛·马斯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译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张秀琴 魏天舒;马克思思想在意大利的传播与接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雪珥;罗马角斗士剑断远东[N];中国经营报;2010年

4 雷炎 魏庆;双面间谍曾给苏联沉重一击[N];中国国防报;2010年

5 张炜;意大利之外的文艺复兴[N];团结报;2010年

6 内蒙古科技大学法学系副教授 郝振明;20世纪初的惊天大案:法国卢浮宫《蒙娜丽莎》失窃案[N];包头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新贤;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婚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鹤;罗马军队与西部行省罗马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大维;罗马帝国“弗鲁曼塔里伊”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晓;罗马共和国政治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从皎;略论罗马公民权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朝晖;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的发展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云清;试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改革[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书妍;16~18世纪的中意文化交流及其历史启示[D];河南大学;2006年

5 姚义平;腓特烈一世的施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兴兰;美国意大利移民的同化及其制约因素:1880—192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厉雪辉;古罗马共和末期到帝国初期的土地问题[D];内蒙古大学;2006年

8 孙典超;奥古斯都时期行省政策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娴;美国20世纪20年代萨柯[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王晓鹏;早期罗马帝国驻不列颠辅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5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15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