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织的“帝国主义”
本文选题:帝国主义者 + 民族主义 ; 参考:《读书》2014年01期
【摘要】:正"帝国主义"的概念在中国的流行已逾百年。但人们多将其视为不言而喻的知识,而忽略这一概念在近代中国如何输入、传播、植根,并最终内化于国人的知识结构的历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回望"帝国主义"的概念史,即是反思近代中国的对外观念史。二十世纪前十年,"帝国主义"自东西洋泛海而来,初来乍到,众说纷纭,"人异说,家殊论",但大致不超出政治和经济领域扩张
[Abstract]:The concept of "imperialism" has been popular in China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However, people often regard it as self-evident knowledge, and ignor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how this concept was imported, disseminated, rooted, and finally internalized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Chinese people. In a sense, looking back on the concept history of imperialism is to reflect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concept.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imperialism" came from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spread across the sea.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暨爱民;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任羽中,陈斌;解析“反中国情结”——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陈任远;;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互动——试析蒋廷黻思想的价值取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贾同跃;民族意识与近代中国[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5 田立新;;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互动——20世纪初中国政治的一种考察[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6 唐林丽;;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8期
7 陈敏荣;;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张力——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暨爱民;;“反抗”与“建设”的政治正当:再度进入国家主义论域[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马瑞映;民族主义:概念与现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吴鹏;民族主义的发展与世界武装冲突[J];世界民族;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后语[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2 冯天瑜;;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宋广波;刘颖涟;;“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慧峰;俞祖华;;严复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开启[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刘春荣;;全球化与政治策略[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6 许纪霖;;从国民共同体到民族共同体——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黄克武;;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缘起与衍变[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暨爱民;;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内涵与整体逻辑[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危兆盖;耿云志;郑大华;俞祖华;;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关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对话[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何晓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结果实的精神之花[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立诚;为何不要狭隘的民族主义[N];学习时报;2002年
2 于福坚;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张建华;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N];学习时报;2005年
4 书评人 陶媛媛;想象的共同体:和语言有关的秘密往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程亚文;先发国家的隐性民族主义[N];华夏时报;2001年
6 蒋立峰;中日关系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刘维广;房宁:拉美左翼政治学的概念及意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章可;舞台虽大,中国何处容身?[N];东方早报;2009年
9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丰子义;怎样正确理解“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N];北京日报;2009年
10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让民族主义成为民族创新的动力[N];南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3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立新;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D];延边大学;2012年
5 金英兰;韩国的社会结构与民族主义[D];上海大学;2012年
6 闫伟杰;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杨新宇;基于民族主义视阈的车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肖高华;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关于现代国家之政制设计及论争[D];湖南大学;2010年
10 郭台辉;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悦;试论章太炎的早期民族主义思想[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金鑫;当代民族主义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谢有长;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德镔;一个民族 两种民族主义[D];暨南大学;2009年
6 沈邵燕;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自恰[D];厦门大学;2009年
7 汤元军;民族主义视野中的政治概念[D];扬州大学;2007年
8 周青;民族主义在网络中的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彦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与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10 胡景朝;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1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