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中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思想基

发布时间:2018-07-13 08:25
【摘要】:文章以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为参照,将公平正义作为政治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要把程序正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然,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根本上说还是观念问题,需要在公平正义上形成公共理性,达成重叠共识。最后在社会基本结构及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层面,还是需要由社会中的公民去承担其责任和义务。因而社会制度的正义性建构,对社会公民的文明素养和政治道德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Abstract]:The article regards justice theory of Rawls as reference, regards fairness and justice as the basic value orientation and goal of political reform, and designs the top-level system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mong which the key problem i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dural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We should put procedural justice in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ourse,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hina is fundamentally a matter of concept, which needs to form public rationality and reach an overlapping consensus on fairness and justice. Finally, i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ociety and its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citizens in the society to bear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ustice of social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civilization accomplishment and political morality of the social citizen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D0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金波;;具有检察特色的教育培训机制之构建[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7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艳晴;;健全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型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波吉,李小科;何谓全球正义?[J];世界哲学;2004年02期

2 何建华;论经济正义的凸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3 黎珍;社会资本与正义的实现[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4 王志刚,贾中海;公平的正义理论及其权利依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谧;张军;;“正义”原则的价值透视[J];学习论坛;2006年03期

6 王娜;;修复正义的理论之争[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7 张振国;;抽象正义与可感知的正义[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2期

8 李飞;;探寻正义之源——读《正义的两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丁先存;;近代西方正义理论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启示[J];行政论坛;2008年02期

10 朱华彬;;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看何谓“正义”[J];岭南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峰;;公平正义的理念与政府公共职能的配置[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2 杨国荣;;理解正义——正义的历史内涵与正义的超越[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黄雪坚;;平等地享有良好环境——我国代内正义法律原理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4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5 丁利;;社会正义理论:豪尔绍尼与罗尔斯的比较[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俊;;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的法理辨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7 于志葵;;创新正义理论 构建和谐社会[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邱国栋;;罗尔斯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贵州”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第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义性探析——基于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的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通进;作为伦理学基本理念的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正义的原则与策略[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靳志强;正义理论的规范性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郑永奎;简论“经济正义”[N];光明日报;2001年

5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华;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N];南方日报;2007年

6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高惠珠 中共上海市建设交通党校讲师 刘严宁;城市建设彰显“空间正义”[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文长春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独白到对话:动态正义观的确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臧峰宇;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N];光明日报;2011年

9 刘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离不开公正意识的培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一川;重新推敲,什么是正义?[N];深圳特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万绍和;从古代正义到现代正义[D];浙江大学;2004年

2 肖劲草;交换正义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鹏;修复式正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徐清飞;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6 夏纪森;正义与德性—哈耶克与休谟的正义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梅;论资本主义与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云鹤;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军垒;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正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冲;阿格妮丝·赫勒的超越正义理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薇;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6 王旭凤;阿马蒂亚·森“平等的正义理论”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7 白晓明;柏拉图正义理论的探究[D];湖北大学;2013年

8 黄潇;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弗雷泽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波;从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看罗尔斯、诺齐克之争[D];吉首大学;2013年

10 李积伟;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8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18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