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社会民主
[Abstract]:In academic circles, a popular view that social democracy is reformism and that Marx and Engels presided over a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social people. This view is open to question. In fact, Marx and Engels' attitude to social democracy is not so simplistic and unidirectional. Engels' outlook on British social democracy and Marx's judgment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of the Paris Commune as the "social republic" of the proletariat revealed that the social democracy in their view was a form of proletarian democracy. The underlying reasons behind their criticism of some social Democrats in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s need to be further analyzed. Later, the defects of Soviet political model fully demonstrated the simplistic conclusion of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arx's opposition to social democracy, which had been revealed by Western Marxists such as Luxembourg and Lukacs. To clarify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arx and Engels' concept of social democracy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democrac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基金】:中山大学“985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A811;D0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荣荣;;试析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丰子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黄寿松;“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论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反经济暴政思想及价值意蕴[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吴朝阳;于营;;走出纯粹抽象的思想试验[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魏俊雄;;历史主体和革命主体的“恢复”和“重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的产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6 刘严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何以可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郑青;;利益政治:马克思主义现实性政治价值观研究[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8 张春贵;李兴委;;以自由看待马克思[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9 张忠有;;试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周宏;;略论孙伯揾先生的卢卡奇观——孙伯揾先生逝世三周年祭[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代建鹏;;从《莱茵报》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阅读视野与理解路径[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刘邦凡;张美林;;论社会主义的博爱[A];200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5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6 帅倩;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8 司强;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晓敏;科拉科夫斯基宗教理论及现代性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奎;苏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治隆;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苏昌强;论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小波;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D];东华大学;2011年
6 张毕晓;从“同路”到彻底决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萌彦;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立明;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简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牟曦东;马克思对人本质界定的视野与维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慧明;论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瑞;;略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唯物历史观的异同——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J];文教资料;2007年03期
2 曹峰旗;;本原与异化——马克思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1期
3 于光胜;;马克思恩格斯论维也纳体系的实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杨小平;;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赞扬[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蔺运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法思想[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6 段忠桥;;为什么说《提纲》其实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J];学习与探索;2009年01期
7 张忠伦;仲辉;;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8 柳丽;宋克俭;;略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J];网络财富;2009年09期
9 周玲玲;;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当代价值[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0 胡水;李军刚;;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坚;;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探微[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4 李益荪;;马克思、恩格斯悲剧理论新探[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情描写的一些论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7 李维意;;马克思对实现“两个和解”的探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8 陶德麟;;从马克思的两段话引起的几点看法——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讨会发言提纲[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9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张玉琛;;浅论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希邦;在马克思、恩格斯塑像前的沉思[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成员 聂锦芳;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著作文本研究述评[N];人民日报;2008年
5 ;读懂马克思的原意[N];北京日报;2003年
6 胡为雄;消解“原理”情结回到曾失落的“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北京大学哲学系 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李准;整体把握 与时俱进[N];文艺报;2010年
9 高放;“问题在于改变世界”[N];人民日报;2003年
10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6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8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9 顾习龙;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涛;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白春阳;马克思脑体差别思想的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03年
6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7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9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43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4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