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国家主导下的民族主义动员:国内制度与大众参与

发布时间:2018-12-15 09:48
【摘要】:民族主义运动往往在获得大众支持后,才开始对一国政治或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然而,针对民族主义运动的研究却经常将研究重点放在政治精英身上,而非大众参与者。回答的问题多是:精英为何发动民族主义运动?一个较少被触及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大众会选择参与国家领导下的民族主义运动?对此,作者提出一个基于大众的、理性主义的解释,认为国家领导下的民族主义运动旨在鼓励公民做出自我牺牲,从而增加国家控制下的人力、物力资源。面对政治精英的号召,个人依据自身的物质利益做出选择。当个人认为自己是国内制度的受益者时,其响应国家号召、忍受短期经济困难的意愿加强。在宏观层面上,当国内制度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包容性制度"时,国家领导的民族主义动员更容易取得成功。相反,当国内制度是有利于少数人的"排他性制度"时,国家领导的民族主义动员将面临更大阻力。作者通过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德国两国政府开展的民族主义动员,对这一理论设想进行论证。
[Abstract]:Nationalist movements often gain popular support before they begin to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 a country's political or foreign policy. However, research on nationalist movements has often focused on the political elite, rather than on popular participants. Most of the questions are: why did the elite launch a nationalist movement? A less touched question is: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will the public choose to participate in nationalistic movements led by the state? In response to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popular, rationalistic explanation that the nationalistic move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state aims at encouraging citizens to make self-sacrifice, thus increasing the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state. In the face of the call of the political elite, individuals make choices based on their own material interests. When individuals see themselves as beneficiaries of the domestic system, their willingness to endure short-term economic difficulties is strengthened in response to national calls. At the macro level, national-led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is more likely to succeed when domestic institutions are "inclusive" in favour of the majority. On the contrary, national-led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will face greater resistance when domestic institutions are "exclusionary" in favour of minorities. By comparing the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German governments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is theoretical assumption.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分类号】:D0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力;中国铁路企业的制度激励与市场竞争力[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7年05期

2 洪大用;敬业是需要制度激励的[J];世界知识;2004年09期

3 丰霏;王天玉;;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理论解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4 丰霏;;论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分析模式[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5 张秀利;;企业扶贫性捐赠行为的制度激励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52期

6 刘富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观冲突及其解决路径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7 夏国忠;;乡镇领导职能行为的制度激励与约束[J];唯实;2014年04期

8 邵祥东;张广胜;叶莹;;我国农村新慈善事业制度激励弱化的聚群结构分析[J];现代商业;2007年17期

9 胡志安;;对完善人大代表责任体制的思考[J];湖湘论坛;2009年03期

10 丰霏;;法律激励的理想形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记;“联合反腐”需要自上而下的制度激励[N];中国商报;2012年

2 经济系大学生 沈旭文;调整制度激励才能真正终结“超国民待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沈旭文;以制度激励手段破解中小企业贷款困局[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王振稳 陈汝银;范县警方五项制度助力“清网”[N];人民公安报;2011年

5 记者 吴建军 余俞乐;莲都“争先恐后”制度激励出“百舸争流”[N];丽水日报;2012年

6 胡乐乐;用制度激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N];光明日报;2013年

7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 李立峰;“清积”带来的两点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言;去[慢]提速必须创新机制[N];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周明华 单士兵;好治安是警力“沉”出来的[N];四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丰霏;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位旺;制度激励下的公司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0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80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