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夕的“无夫奸”论争与政党政治萌芽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out husband and guilty of adultery" is an insignificant legal issue, and it is not practical. In an attemp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repossession of legal power and preservation of ethics, Lao Naixuan and others proposed reservations and amendments to maintain the spirit of ethics symbolically. The new media, which refuse to compromise and reconcile, regard this as an opposition to the new criminal law, and unilaterally understand and exaggerate the news that the West is willing to give up 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elevating it to the height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onstitution. A lobbying group, the New Law Council, was formed to try to influence the vote of members of the Senate. Unexpectedly,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Blue and White votes parties was accidentally triggered,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wo major western political parties, th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Affairs and the Imperial Constitutionalism Progressive Council. The two schools formed their parties on the basis of legal dissent, reveal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theory of dividing political parties according to their political views. But at that time, public opinion had already differed, and the practice after Xin Hai also proved that the separation of the DPRK and the opposition was the general trend of party politic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爱惜身体:晚清肉刑被废与刑制演变”(12YJC770034)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D05;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欣荣;;吉同钧与清末修律[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7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8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9 沈寂;庚子勤王运动的再认识[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8 沈寂;;庚子勤王理念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10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鑫;晚清标“新”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绪迁;莫理循与中国参加一战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殷元霞;《正谊杂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燕;;薛福成与中英梅生私运军火一案的交涉[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郭海霞;曲鹏飞;;东省特别区域法院诉讼制度研究[J];北方文物;2009年04期
3 张龙林;;从两次法律互动看《中美新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向军;鸦片战争前英国破坏中国司法主权述论——广东地区典型涉英刑事案件透析[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潘兴明;抗战期间中加关系的突破与发展——兼论两国政治方面的合作与交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国红;;清政府与清末收回利权运动[J];理论学刊;2008年03期
7 郑泽隆;代理总税务司罗福德对近代中国海关缉私情形的回顾[J];历史档案;1992年02期
8 缪国龙;浅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J];学海;1997年03期
9 尚红娟;;民初政党政治与民主思想[J];兰州学刊;2007年01期
10 郭正怀;;蔡锷宪政观初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平;;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闻丽;;懶正与认同——民初政治精英的“政党”释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邹小站;;清末民初中国人的政党观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4 卫春回;;论20世纪4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学人的宪政理想[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群;;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撤销治外法权问题研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6 马勇;;民初政党政治失败原因说[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余绳武;;殖民主义思想残余是中西关系史研究的障碍——对《剑桥中国晚清史》部分内容的评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谢俊美;;宋案的历史反思[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9 马勇;;孙黄理念之差异[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10 玛丽·格莱尔白吉尔;王菊;;上海法租界的归还——萨尔礼事件与战后审判(1945—1946)[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杨凯;年轻心 正摩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朱鸿召;当惊宝塔殊:国际友人在延安[N];南方周末;2005年
3 林楚方;1904—1911:西法东渐[N];南方周末;2004年
4 郭克力;抗日战争与废除不平等条约[N];学习时报;2005年
5 吴岗;租界地契——瓜分中国的缩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6 张俊伟;如何有效推动社会变革是大学问[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三青;辛亥革命开启了社会意识现代化的闸门[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联平;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禄占敏;劳乃宣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周宇;新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D];外交学院;2009年
3 蔡叶飞;国共和谈期间政党竞争的维度与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邓超;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析(1912-1913)[D];吉林大学;2007年
5 朱陵宁;从欧事研究会到政学系(1914-1920)[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杰;“二次革命”后的北京国会:以国民党议员为中心的考察(1913-1923)[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治勇;民国初期议会制度探析[D];山东大学;2006年
8 稂艳玲;试论《清议报》的立宪宣传[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曹心宝;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瑜;《清末教案》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2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8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