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发布时间:2018-12-23 07:54
【摘要】:在当代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象征符号强化国家身份,或者为公共空间重新命名,让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或者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认同,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政治效忠。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认同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的特点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虽然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选择不同,但实现国家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在本国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重视"符号"以及由符号建构而成的意义,借鉴他国的公共空间政治社会化模式,在"差异性"与"统合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
[Abstract]:The problem of 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the unifie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multi-national countries. When the multi-national country carries on the policy design around the public space, produces the public space politics. The reason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public space in the unified construction of a multi-ethnic country is that the public space ha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s and the function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Due to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public space in the unified construction of a multi-ethnic countr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try to strengthen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the symbol of public space, or rename public space so that the text, The use of slogans and place names occupies the heart of public space, or strengthens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public buildings and political allegiance through visual shocks. Because the public space in the unified construction of a multi-ethnic sta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radition, identity and power, and contributes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me and the legitimacy of its ru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tics of public space in the unified construction of a multi-ethnic country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different paths: one is the path of cultural nationalism; The other is the path of integralism. Although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paths to public space politics,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s their common goal. As a multi-ethnic country, China can also,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history and tradi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symbols" and the significance form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ymbols, and draw lessons from other countries' mode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public space. Seek a balance point and mitigation mechanism between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亚与中国新疆恐怖主义问题应对机制比较研究”(13B22029)
【分类号】:D09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宽容释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郭跃;;论行政决策失误的机关集体责任认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平;;协商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政治合法性的提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罗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义情结——解读《基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杜兴梅;;殖民地女性找寻自我的悲歌——《藻海无边》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吴伟;李冬梅;;浅谈《非洲的笑声》的文体实验与叙述创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升;;我国责权统一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谢庆奎;王懂棋;;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廉政文化进校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6 董经胜;;智利后威权时期的文武关系[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9 赵淼;;从自治到共治:理解族际政治的一条线索[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10 张英琦;;建设和谐社会先进政治文化的理论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何音;公共治理基本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媛;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为桂;;大众、民主与公共空间:古典民主的一种叙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10期

2 李北方;;财富越多,公共空间越重要——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万俊人访谈[J];南风窗;2007年20期

3 曾利平;;浅谈半公共空间防范理论及其应用[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李默菡;;宪政语境下权利与权力调和的路径新探——通过法律实现社会和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徐赣丽;;侗寨的公共空间与村民的公共生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陈林;重塑“和而不同”的公共空间[J];南风窗;2002年01期

7 伍琼华;生态文化基础上的公共空间变迁与重构[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8 ;读者[J];南风窗;2008年04期

9 叶敬忠;安苗;;留守人口与社区公共空间[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6期

10 陈丽琴;;农村公共空间的退缩与女性的政治参与——对湖北省S村公共空间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陈鑫春;;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2 韩放;陈怡如;关本英太郎;;日本的市民媒体活动的实践以及公共空间构建的可能[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3 赵丽琴;袁煌;谭章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4 周红卫;;人性化的空间——乌镇城镇公共空间特色分析[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军;李海凤;;失地农民社区公共空间形态的更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屈爽;;城市Q空间[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王粟;;浅析城镇化过程中对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规划要求转变[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黄瓴;李翔;陈黄果;刘阳;;资产导向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民乐村社区发展规划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谭伟;刘博敏;;城市道路交叉口地区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以南京珠江路与太平北路交叉口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昆明市水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草案)[N];昆明日报;2008年

2 北京记者 王隽;城市:延伸中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唐闻佳;公共空间,给生病的城市扎“针灸”[N];文汇报;2010年

4 孙连宇;给公众留下“公共空间”[N];沈阳日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请给公共空间多留个阅报栏[N];黄石日报;2010年

6 刘涛 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民族关系与乡村公共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舒;让公共空间成为文化课堂[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程思远;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空间[N];中华建筑报;2011年

9 吴树伦   ;塑造文明的公共空间[N];自贡日报;2012年

10 赵畅;清除污言秽语生存的公共空间[N];宁波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6年

3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长云;公众的声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D];厦门大学;2009年

5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勇;“广场”的兴盛与衰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徐海燕;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饶三春;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静;城市回族社区更新改造中公共空间的建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陆俊才;村庄公共空间的适应性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谢珊珊;新都市主义社区公共空间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理;峡景公共空间系统——山地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赵云飞;创意产业园区公共空间整合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冷欣;数字环境下公共空间及相关行为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麻静;空间的角逐[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89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89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