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重叠共识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问题探论

发布时间:2019-04-07 16:38
【摘要】:为解决价值多元与社会统一稳定之间的矛盾,罗尔斯提出了重叠共识说。重叠共识的核心是政治正义,要通过宪法共识和重叠共识两个阶段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多元价值共存的当下社会的重叠共识,要通过"引领"的方式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的重叠共识。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value pluralism and social unity and stability, Rawls put forward the overlapping consensus theory. The core of overlapping consensus is political justice, which should be reached through two stages: constitutional consensus and overlapping consensu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overlapping consensus of the present society in which the multiple values coexis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become the overlapping consensus of the whole society through the way of "leading".
【作者单位】: 台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思潮多样化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关联研究”(13BKS072) 浙江省社科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基本问题深化研究”(2013N088)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道海;文明的冲突抑或共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与罗尔斯“重叠共识”论之间[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2 苏延芳;重叠共识:全球视角的中国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5期

3 王金伟;;“重叠共识”与“协商民主”[J];前沿;2009年02期

4 姚得峰;;对平等的求索——从“重叠共识”到“天下体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5 王金伟;;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的形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1期

6 刘晓;黄晓华;;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的法理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7 托马斯·布里奇,程倩;公民正义和一种重叠共识的需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8 丁艳雅;;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J];唯实;2009年Z1期

9 闫润鱼;;试析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重叠共识”——基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的考察[J];教学与研究;2010年10期

10 钱继磊;;揭开“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面纱——读《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冷鹤鸣;;重叠共识、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麦尚文;;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价值观呈现与传播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泽环;;《大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杨芳;;公共政策中的公共理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姚尚建;;区域公共危机治理:逻辑与机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童世骏;;政治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读哈贝马斯近著两种[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8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田晓玲;学术至大 天下为怀[N];文汇报;2010年

2 刘力达;“差异中的整合”或是一个迷思?[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好书应有“公共性”[N];深圳商报;2010年

4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文明、民族、国家:流动的边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褚松燕;宽容和参与:政治共识及其达成[N];学习时报;2009年

6 文长春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从神圣到世俗:政治正义的凸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关仕新;对话“新程序主义”:在价值冲突中实现共和[N];检察日报;2010年

8 本报特约撰稿 陈咏江;解读民进党两岸政策困境[N];中国国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纯一;全球规则制定应当倾听穷人的声音[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英法;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邓毅;宪政民主的道德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秀娜;多元社会的共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王艳秀;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丹;作为政治建构的公共理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赵亚琼;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理性(reasonableness)观念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扬;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黄琳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叠共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林志远;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4 连彦乐;英美主流媒体如何在国际冲突中谋求“重叠共识”[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翔;法律接受过程中的商谈[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苏娜;论孙斯坦“未完全理论化协议”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春玉;论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重叠共识”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姚得峰;平等的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新探[D];吉林大学;2007年

9 何愚;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基础及其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徐善飞;文化冲突与永久和平[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54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54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8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