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梁启超与伯伦知理国家学说

发布时间:2019-04-08 12:57
【摘要】:伯伦知理国家学说传入近代中国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梁启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梁启超吸收、借鉴伯伦知理国家学说,并在学说中国化的基础上进行宣传、运用和批判。这一过程反映了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一般脉络,其中凸显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Abstract]:Byron's theory of intellectual state was introduced into modern China after a complicated process in which Liang Qicha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Liang Qichao absorbs, draws lessons from Byron's theory of understanding the state, and propagandizes, applies and criticizes the theory on the basis of its Sinicization. This process reflects the general contex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ideas into China in modern times, and some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re worth pondering.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分类号】:D03;B2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巴斯蒂;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7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学犁;梁启超在二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问题争论中的角色[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王达;梁启超及其儒学研究[J];船山学刊;1997年01期

3 吴春梅;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黄s,

本文编号:2454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54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