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外观与内核:论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建构

发布时间:2019-07-20 13:34
【摘要】: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或多个民族基于共同的国家认同而建立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并非一经产生就具有现代性,还要经历一个现代转换过程,即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包含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两个不同面向,前者属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外观建构,旨在推进国家政治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建立现代国家民主制度;后者属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内核建构,旨在把全部国内族群整合为拥有共同政治文化特质的国族的努力过程,其目标是要实现统一的民族国家认同。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之间存在共生互动关系,在两者的共同推动之下,民族国家既拥有了国族对于国家的内在忠诚,也具备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外在形式。
[Abstract]:A nation-state is a sovereign state established by one or more nations on the basis of common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state is not modern once it comes into being, but also goes through a process of modern transformation,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nation-s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nation-state includes tw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state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appearanc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nation-state,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the modern national democratic system. The latter belongs to the cor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aiming at integrating all the domestic ethnic groups into the national ethnic groups with commo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goal is to achieve a unified nation-state identity. There is a symbiotic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joint promotion of the two, the nation-state not only has the internal loyalty of the state to the country, but also has the external form of the modern democratic countr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共和的经验与启示:少数民族和民族宗教对现代中国建立、建设和治理的贡献和潜力研究”(项目编号:12JJD850002)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YJC81003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2 曾向红;杨恕;;中亚各国国家民族的构建:以塔吉克斯坦为例[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3 马敏;论孙中山的现代国家建设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王建娥;;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5 周平;;论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研究[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6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9年04期

7 陈明明;;从族裔到国族[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8 林尚立;;社会主义与国家建设——基于中国的立场和实践[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

9 于春洋;;论族际政治整合:研究取向与实践模式[J];天府新论;2012年06期

10 王建娥;;国家建构和民族建构:内涵、特征及联系——以欧洲国家经验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黄永祥;;吉登斯:时空视角下的人与社会体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贺奇兵;潘琴;;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与脱困——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之再改进[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5 覃寿伟;;孙中山国家建设中的海洋理念与主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6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吴成立;;民间组织与宗教:藏区乡村的社会控制——以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任映红;张鸣;;新中国成立后村落政治精英的更替及内在影响——浙江XF村的实证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定东;;“社会福利社会化”逻辑误差析论[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田文林;;对国际政治中民族分离1问题的多维分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云立新;;浅议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的建构[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10 王立胜;;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之再造——重读毛泽东《组织起来》[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杜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阿依古力·依明;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丁凌;建国初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1949年—1956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舒畅;法治的控权机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麻雪兰;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分析与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璐;论全球公民社会构建中的国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冬冬;国家与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居民委员会[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毕世鸿;;多元、平等与和谐:新加坡族群政策评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3 王亚栋;中亚的制度变迁:挑战与回应[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03期

4 桑玉成;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郝时远;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6 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林尚立;;民主的成长:从“个体自主”到“社会公平”——解读2005年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8 左宏愿;;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9 陈联璧;民族自决权新议[J];民族研究;2001年06期

10 王建娥;;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士,

本文编号:2516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16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