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与系列”——社会阶层的身份划分与城市住宅的趋同现象
【图文】:
系列”实际上和它们所模仿的对象相差甚远。这些所谓的欧陆风情事实上是一个“伪概念”,欧洲各国的生活方式各异,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一种可以涵盖各国的文化,而欧洲建筑风格中则包含法国古典主义、拜占庭、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大量曾经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风格和流派。各国的建筑风格随着不同时期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建筑特征,所以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所谓“英式”或“法式”风格。而一些样式更是完全被杜撰出来的,例如数年前我国住宅市场开始风靡的“西班牙风格”,更与西班牙本土的传统建筑风格大相径庭(图1),究其起源,恐怕是源自对被标榜为“最为纯粹的西班牙风格城镇”的美国南加州圣芭芭拉小镇(图2)的二度模仿。换言之,这是“系列”的“系列”。在这个集体模仿的过程中“,模范”在人们的想象中已经走样了。所谓的“欧陆风”、“古典风”、“ARTDECO”甚至是“现代风”,都可以认为是对西方建筑“模范”的移植仿制而成的“系列”,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民众获得了触手可及的“模范”生活,在臆想中获得了自我满足。这就是消费时代,没有系列对模范的追捧、模仿,物的社会身份识别的作用就无法发挥。今天权贵们的生活和他们所使用的物的频繁展示,正是为了促成这种关系。而“模范——系列”的这种关系,也促成了住宅市场的种种跟风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商品,不管是立面形态或是空间形态,都充斥着相互的模仿与复制,模范和系列不停的流动扩散使得它们的差别逐渐缩孝细微,纯粹的模范与系列越来越少,这也是当今住宅市嘲系列”横行、各自趋同的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师和开发商们只是意识形态的“帮凶”,他们的模仿是为了满足民众对奢侈品的虚荣占有罢了。除了对“模范”的
男槿僬?有罢了。除了对“模范”的模仿,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系列内部的自我复制。对于生产者而言,“模范”在意味着原创性的同时也和风险划上了等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开发商们都有着自己的“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线从生产体系的角度讲无非是追求标准化、规模化的开发模式,其产品定位的实质则是对已有成功范例的边缘式“创新”和自我复制。在大众的领域中,生产体系并不追求原创性可能带来的超额利润,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较高的风险,他们更倾图1左图为西班牙小镇实景,右图为国内流行的西班牙风格,两者相差甚远图2美国圣芭芭拉小镇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分类号】:C913.31;D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孙薇;;时尚杂志消费主义倾向的符号学阐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程畅;;追寻设计行为的本质:无印良品设计理念对产品选材的影响[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5 左新荣;论健康消费的社会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仇萍;;另眼看女性与消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陈勇;崔瑛;;大众传媒时代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田婷婷;;消费主义与我国社会转型下的电视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李萍;;浅议审美泛化——从杜威实用主义美学出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杨彦;;论身体在当代语境下的显性表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毅;张京祥;;城市空间的文化生产——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陶韬;来嘉隆;;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夏文蓉;陈家华;陈芳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贺爱忠;李韬武;盖延涛;;城市居民低碳利益关注和低碳责任意识对低碳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多群组视角的东、中、西部差异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雅丽;新闲暇空间:现代城市商业会所的组织、消费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邓颢;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7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1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