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基于协商民主的行政决策听证探析

发布时间:2019-08-17 21:28
【摘要】:以平等尊重、理性讨论、信息公开为核心理念的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参与理论,被认为是解决社会利益冲突、强化决策理性与正当性、增进社会共识与信任的良方,得到了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一度成为政治理论的显学。听证作为协商民主的一种实践形式,在我国很多行政决策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与协商民主对公民参与决策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的听证制度在听证目的、听证程序、听证事项的设定权、听证代表的选择权及听证的公信力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出发,可以从引导公众做好听证准备、优选听证代表、实行结构化的公开理性讨论、听证主持人保持中立、鼓励参与听证的各方代表保持对他人的平等与尊重、赋予听证结果一定的约束效力等方面对现有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进行充实和完善。
[Abstract]:Consultative democracy, with equal respect, rational discussion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the core concepts, i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the West since the 1990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good way to solve soc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strengthen the rationality and legitimacy of decision-making, and enhance social consensus and trust. I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cademic circl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has once become a prominent study of political theory. As a practical form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hear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n our country, and has achieved good social result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decision-making, the current hearing system in our country still has mor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spects of hearing purpose, hearing procedure, right to set up hearing matters, choice of hearing representatives and credibility of he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hearing system can be enriched and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guiding the public to prepare for the hearing, selecting the hearing representatives, carrying out the structured public rational discussion, maintaining the neutrality of the hearing moderator, encouraging the representatives of all par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hearing to maintain equality and respect for others, and giving the hearing results a certain restraint effec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谈火生;;审议民主理论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流派[J];教学与研究;2006年11期

2 John S.Dryzek,王大林;不同领域的协商民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建;;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及均衡策略的实现——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平;林萍;;村民自治视阈中的协商民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3 李小兰;;协商民主与公共服务:互动与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杨清华;;协同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逻辑同构与实现理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小兰;;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源起与实践[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张爱军;高勇泽;;西方执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7 王宇环;;公共决策合法性证成——论复兴同意的审议民主之想象[J];长白学刊;2008年05期

8 向东平;;党内协商民主的含义、价值及其彰显路径[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9 张晨;何华玲;;“双重风险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困境与重塑[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10 史献芝;刘建明;;自由主义与协商理念框架中的民主言说[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3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4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玮;转型期中国乡镇民主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包钢,陈承新;中国协商民主制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湘黔;;论行政决策价值评价的本质[J];社会科学动态;1998年11期

2 孙彩红;从认识过程的角度论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王庆仁;行政决策成本与行政成本决策[J];中国行政管理;1997年04期

4 李少惠;左霞;;基于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听证制度与公共决策[J];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03期

5 王碧华;谈行政决策的科学化[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陈蔚涛;;行政决策创新与发展之我见[J];蚌埠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7 沈进;姚蕾;;社会资本与最大理性的行政决策[J];人才开发;2007年09期

8 顾丽梅;;信息化对行政决策的负面影响[J];中国信息界;2004年04期

9 曹新其;;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J];重庆行政;2002年02期

10 上官莉娜;影响行政决策优化的心理制约因素[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来民;;公共行政决策创造性整体论的分析与行动[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Joseph Fewsmith;;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协商民主有用吗?(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马英娟;;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丁立丰;;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元善;;论基层政府决策伦理的失范与制度安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杜艳菊;;参与式民主与参与渠道问题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周桂钿;;内圣外王——应对各种危机的东方智慧[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王亚强;张雅丽;;论运用政务网络实现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亚强;;用工具理性实现公共精神——以政务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系统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德超;行政决策方式的演变[N];吉林日报;2004年

2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3 龚群;发展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戴志勇;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N];南方周末;2010年

5 浠水县县长 周勇;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N];湖北日报;2005年

6 记者 文铭权;省行政管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N];四川日报;2009年

7 李俊清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什么是参与式政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下)[N];学习时报;2002年

9 傅松华;公共管理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林白芹;建立健全决策制度[N];湖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马奔;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卢瑾;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之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兆鑫;政策协商初论[D];吉林大学;2009年

5 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金相文;规则正义的局限[D];复旦大学;2008年

7 薛洁;偏好转换的民主过程[D];吉林大学;2006年

8 黄芳;论政府决策行为中的道德责任[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训练;公民与共和[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苏曦凌;行政决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琴;行政决策中的逻辑思维方法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李沫;行政决策效率机制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学泽;论行政决策中的政府责任[D];中南大学;2005年

4 向军;基于信息技术的行政决策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邱殿鹏;古特曼和汤普森的协商民主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邬宗明;协商民主的优势及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璇;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旭;以协商主体有限性角度分析协商民主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星涵;西方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及未来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宋萍;行政决策的有限理性维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8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28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