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叙事抑或历史事件——再谈陈独秀是否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任建树;;科学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新青年》的历史地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J];近代史研究;2007年01期
3 方旭;;也谈新文化运动——读王奇生《革命和反革命·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守金,李扬;“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对20世纪90年代一种小说潮流的审视与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疏志芳;;清末民初的公共图书馆事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徐修宜;凌卫;;论太平天国运动的两重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史全生;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形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5 周雷鸣;陈独秀与光复会关系考述[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6 张少鹏;;早期创造社与胡适的翻译论争[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7 黄文治;;美国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崔巍;;张謇与民国初年的中国农业变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9 姚宏志;“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周振荣;;延清及其《庚子都门纪事诗》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迟爱萍;;关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若干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红;;百色民族历史文化一瞥[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4 乔晓金;;王茂荫货币思想研究[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5 李正华;;立宪、修宪:新中国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而努力[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俊国;;对毛泽东国家利益观评价的若干思考[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任智勇;;晚清海关二元体制沿革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刘峥;新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演变(1949-2008)[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明文;《新疆图志》版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慧;陈独秀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娜;沈家本民商法思想解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晓玲;中西文化互观下的姚木兰与斯佳丽[D];暨南大学;2010年
7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钱敏;20世纪初期陈独秀的思想转变[D];安徽大学;2010年
9 耿直;早期美国华工的命运(1865—1894年)[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贾学玲;魏源与《皇朝经世文编》[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琥;《新青年》与《甲寅》月刊之历史渊源——《新青年》创刊史研究之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董秋英,郭汉民;1949年以来的《新青年》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1年06期
3 杨士泰;近二十年国内“新文化运动”研究综述[J];廊坊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庄森;;一份特别的履历书——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的前前后后[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5 张耀杰;;《新青年》同人的经济账[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5期
6 申朝晖;李继凯;;《新青年》在中国西部的传播——以川陕为考察中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昕;;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试论陈独秀的平民主义民主观[J];政治学研究;1989年03期
2 王荣阁;近代中国知识界追求科学与民主的四次奋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邓文金;;试论陈独秀民主思想的演进[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4期
4 梁柱;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内涵的演进[J];党的文献;1999年03期
5 虞崇胜;抗战初期陈独秀在武汉的抗战言论评析[J];安徽史学;1994年03期
6 文君;陈独秀国民性批判及改造思想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7 郭绪印;陈独秀“改造国民性”的主张是正确的[J];探索与争鸣;1997年12期
8 潘培新;陈独秀晚年论苏联[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9 陈家骥;论陈独秀对人权与反帝反封建关系的认识[J];安徽史学;1994年02期
10 郭盈宏;陈独秀在首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三次思想转变[J];安徽史学;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永兵;;意在改旗易帜的“反思”[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张宝明;;新文化元典与“内圣外王”的演绎[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刘长林;班彦美;;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道德观比较研究[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4 陈峗;;现代中国思想中的社会范畴及其公理意识形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5 王鹏程;;“问题与主义”论争——冲突中的友谊与分道剖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6 刘丽;仇力;;1990~1992年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文目录[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程伟礼;;对启蒙理性的沉思[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8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9 杨春满;刘振华;;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刘贵福;;论五四时期钱玄同的自由主义思想[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铁健;陈独秀之民主观[N];学习时报;2004年
2 黄敬荣;社会主义救中国的先驱之声[N];学习时报;2004年
3 侯且岸;自主之权与民治主义[N];学习时报;2004年
4 翟振明 (作者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百年启蒙中的几个重大偏差[N];南方周末;2007年
5 苏杭;中国大革命时期诸问题[N];人民日报;2005年
6 吴淼;警句:权力的孩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魏娅楠;民族感情的政治作用[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龚鹏;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时代特征[N];光明日报;2009年
9 同济大学 陈家琪;柏林墙:现代版的“洞穴隐语”[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周建刚;王夫之是如何阐发孟子民本思想的[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颖;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姜昱子;中国近代权利义务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田玉才;制度改造与人的改造[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斌;法国启蒙民权思想与陈独秀民主观的演变[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周志伟;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及其动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董继超;陈独秀资本主义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子华;陈独秀民主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仇婷婷;胡适自由主义人权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曾传国;平民主义—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社会改造的新思路[D];复旦大学;2008年
7 文长红;“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刍议[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乐斌;中国近代国家结构形式思想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张文丽;论抗战前后许德珩的政治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尚银;试论梁漱溟的现代化思想[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8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4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