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民族问题”概念及“民族问题实质”新论——以社会认同为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30 00:23
【摘要】:从探讨国内学术界有关"民族问题"概念讨论的缘起及发展入手,考察分析迄今国内学术界对此概念的各种论述和存在的分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社会认同为视角解析"民族问题"概念和探索当前中国的"民族问题实质"。"民族问题"尤其是中国的"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应当包含"民族认同"内容,而当前中国的"民族问题实质"应该为:"各民族在自身民族认同基础上加强中华民族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健君;贾东海;;民族关系定义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4期

2 彭英明 ,唐奇甜;民族问题及其实质浅论[J];民族研究;1981年01期

3 阿拉坦;论民族问题的含义[J];民族研究;1986年03期

4 杨X;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意见[J];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5 彭英明;再论民族问题的含义[J];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6 叶江;;民族概念三题[J];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7 丁汉儒;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8 贾东海;怎样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质?——与丁汉儒同志商榷[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杨荆楚;对《民族问题及其实质浅论》一文的几点不同意见[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7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9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10 陈新;;作为启蒙主义者的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武应明;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8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勋铭;;关于民族关系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01期

2 彭英明 ,唐奇甜;民族问题及其实质浅论[J];民族研究;1981年01期

3 阿拉坦;论民族问题的含义[J];民族研究;1986年03期

4 杨X;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意见[J];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5 殷存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1987年04期

6 黄世君;关于“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再认识[J];民族研究;1989年06期

7 彭英明;再论民族问题的含义[J];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8 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9 叶江;;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10 何叔涛;;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竞红;简论国际社会环境对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5年03期

2 原思明;《正处》发表前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对我国社会民族问题的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武绍山;民族问题无大小──由科索沃冲突看民族团结[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阿拉塔高娃;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创立[J];前沿;1998年07期

5 龚学增;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发展五十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02期

6 额·乌力更;民族自身发展问题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J];理论研究;1996年05期

7 高永久;秦伟江;;论民族与阶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刘文秀;从冷战后的民族问题看“人道主义干预”[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11期

9 郑欣文;关于科索沃危机的思考[J];民族团结;1999年06期

10 王训礼,马新林;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J];东岳论丛;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希恩;全球化对当代民族问题的影响[N];学习时报;2002年

2 郝时远;新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背景和走向[N];学习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付叶宏;民族理论研究应具有中国特色[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 余建华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吴前进副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刘鸣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 李秀石副研究员;对外开放:新形势 新因素 新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刘昀献;十年来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述评[N];北京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熊树民;天下和静在民乐[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龚育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问题对一篇论文的评注(上)[N];学习时报;2001年

8 张建华;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N];学习时报;2005年

9 本报特约作者 姚望;二次“革命” 幽灵再现[N];财经时报;2005年

10 王广、路育松、晁天义、郑飞、焦兵、褚国飞、王玉;杜维明:以儒家核心价值观对话西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邢瑞娟;马克思民族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2 于春洋;民族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李保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幸平;民族与自治[D];南京大学;2013年

5 孟飞;第三条道路[D];南京大学;2013年

6 杨新宇;基于民族主义视阈的车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高媛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主义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杰;面向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张潇雄;斯大林民族观及其当代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海霞;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平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胡晓晴;列宁民族平等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渤海大学;2013年

5 李丽红;和而不同,一体多元[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金鑫;当代民族主义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杨敏;列宁民族团结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8 陈翠英;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评析[D];安徽大学;2012年

9 陈彦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与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10 胡景朝;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7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67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