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梁漱溟的中西古今观

发布时间:2020-02-29 02:06
【摘要】:在"中西古今之争"的问题上,梁漱溟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当时的西化派的。当然,梁漱溟在某种意义上也承认中西文化之同,并以此为立论的出发。他阐述了中西之同两方面:共时方面的文化三层说和历时方面的文化三期说。实际上,梁漱溟所认可的,只是中西不能相提并论,一古一今不能等量齐观。其实,在中西之别和古今之异中,梁漱溟更强调的是中西之别,古今之异根于中西之别。因此,有些中西之别是古今之异,有些则不是,关键要看它在哪一个层面上来说。所以,中西古今不能一概而观,文化的不同既有中西之异,又有古今之别;中西之异比古今之别更为根本。或许正如梁漱溟所言,我们所需要的思想,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意志。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爱明,张建新,彭长康,莫凤英;关于“假球黑哨”成因的文化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2 刘忠良;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3 林乐香;;哲学与文化的和而不同关系[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4 郭建宁;关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王立;文化·审美·题材主题——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综论[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6 朱寒笑;苗大培;;论运动休闲的哲学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王余光,李天英;出版文化学初论[J];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12期

8 刘一民;梁漱溟乡村建设模式述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9 廖新平;廖建平;;现代中国人生哲学的特征及其意义[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董小川;美国文化特点综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左玉河;;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五四以后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5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6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薇;梁漱溟文化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0年

2 刘汉辉;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苗娟;人本主义教学: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5 从卫兵;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6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罗卫平;超越的真实[D];湘潭大学;2002年

8 张丽军;生态文学: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精神革命的审美预演[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树光;论价值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曹翔;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J];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大华;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邵书峰;陈独秀“五四”时期新文化建构的现代性方案[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龙宏甫;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内在矛盾[N];光明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2583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83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